站长口述:微社区如何做到千万流量

  摘要 : 为什么有的社区访问量能够突破千万,为什么社区活动一天的UV就高达100多万,参与活动的成员数量高达几十万,一次晒图就能引发数几万人参与,一个热门话题就能产生几千转发?

  作者:郝小亮,微信号:haoxiaoliang86(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为什么有的社区访问量能够突破千万,为什么社区活动一天的UV就高达100多万,参与活动的成员数量高达几十万,一次晒图就能引发数几万人参与,一个热门话题就能产生几千转发?

  仅凭这些数据,尚不敢断言社区在移动端已经复兴,但这种过千万级的访问量和用户积极的参与程度在PC端的社区是从来没有过的。通过下文,让我们就来看看这些站长们是如何做到如上成绩的。本文由三名微社区运营者口述内容整理而成。

  “当一个新产品诞生的时候,你是选择观望还是切身体验?我选择了后者。”——梦想海贼王

  1、 基于强关系社交的产品,用户活跃度相对较高,但关键仍在于你如何利用它;

  2、 有无固定用户资源决定了微社区定位,一类为内容运营,一类为客户运营;

  3、 引导和培养用户使用习惯很重要,特别是对于客户服务类社区;

  4、 充分利用标签等现有功能加之用户引导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放权给管理员,一定要让他觉得这是自己的社区,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和影响力;

  6、 设置菜单、推送图文,不放过每一个推广微社区的机会;

  7、 不定期做活动绝对是社区运营的润滑剂。

  起初,我是在一个行业网站上看到微社区这个产品的,但是我并不知道这个产品形态如何,价值何在。出于好奇,我开始在网络上搜索与微社区相关的各种报道。后来,我关注并体验了几个已经开通的微社区站点,第一感觉是它的内容展现形式和微博一样,发帖和回帖也基本类似,赞、收藏、分享等功能统统都有。当时我甚至想,这是要灭了微博的节奏啊?

  微博用户活跃度已经开始下降,又是基于弱关系链,而微社区则依托于手Q和微信两大社交平台,如果运营的好,用户活跃度和参与的必然会高于弱关系社交。一开始我纠结于如何定义这个产品,从形式上看,它更像是手机版的论坛,但在体验上更为轻便。后来我发现微社区是什么不重要,叫啥也不重要,主要是看你怎么使用它,并让它为你或者你的用户创造价值。

  总体来看微社区的运营者无非有两种,一种是没有自己的用户资源,想要借助微社区这一平台来获取这个平台上的用户,我对这类的运营者理解为内容运营。因为你要在一个平台上获取用户,你就需要取悦于他们,为他们提供喜欢的内容,例如:段子、图片、话题。另一种是有一定的用户资源,例如微信资源,使用微社区以解决多方交流屏障,增强用户互动。我对这类运营者理解为服务运营,通俗点叫客户运营,逼格点讲叫CRM。

  我操盘的梦想海贼王微社区属于后者,服务运营,因为我们是手游,其次我们是一群有梦想的小伙伴,而且我们这群有梦想的小伙伴还有个共同的兴趣爱好那就是“海贼王”。我从最基础的社区搭建开始讲起。Logo、简介、信息这三块不需要太多技巧,简单明了,实事求是就好。标签我要重点说下,因为这是一个策略技巧问题,或许你可以重点利用别的地方:

  由于我们入住微社区才两个月,而我们的游戏上线已经快一年了,所以用户习惯了去PC论坛和贴吧去发帖子、求助,虽然操作繁琐、复杂,他们也依然会这么做,那如果我们前期一开始就引导用户来微社区的肯定是另一份景象,因为微社区没有门槛,不需要注册账号,传东西,发东西更便捷,更高效,所以引导和培训用户习惯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服务类运营。

  一共有六个可以自定义的标签,我们开放了两个关于游戏类的使用,一个叫“游戏攻略”一个叫“互助问答”他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标签,顾名思义根据标签内容发布,例如发攻略,再例发“互助问答”可以求助也可以回答别人的问题,对用户来说能高效的解决自己的疑难杂症,对我们来说前期引导好了,后期用户之间可以自助问答,缓解客服压力,节省人力,一举两得。

  还有两个是“活动公告”“游戏吐槽”。这两个我一个是开放一个是关闭的,活动公告只有我自己才能用,游戏吐槽是给用户反馈意见,对游戏体验不满而设立的,每间隔一段时间我可以根据标签提取所有的问题反馈,这对一个游戏的研发和产品用户体验至关重要。在现有的功能下用好每一个小功能,再加以对用户的引导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前面说了,因为我们有微信资源的优势,我只着重针对微信说一下我们是如何做好微社区前期推广的,我将这一阶段的工作称为“预热”。我们都知道,对男人来说美女是让他们致命的杀伤武器,对女人来说金钱是让她们冒险的动力。在推广微社区之前,我们就在微信预热,并开始招募美女管理员,这引起了一阵骚动。其次对美女管理设置了丰厚的钻石(游戏道具)奖励,然后各种写真集,爆照。

  然后是“放权”。授权给这些通过投票产生的美女管理员,让她们帮我们打理、维护、运营微社区,一定要告诉她们这不是你的社区,而是她们的。钻石拉动女人,女人拉动男人,活动拉动大家,慢慢的就玩起来了。最后是“造星”。把美管捧起来,让她们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粉丝群,我们的美管都有自己的粉丝,表白的更是数不胜数,自然有人会帮你哄这些美管们,有了福利和人捧她们会更热衷帮你打理社区。

  预热工作做完之后,要设置微社区的入口。自定义菜单门槛比较高,需要认证的才可以,没有认证是不可以使用自定义菜单的,认证后只需要编辑模式添加菜单,把自己的微社区URL放上去即可。带锚文字的自定义回复格式如下,如果大家不会编辑这些把下面复制,替换自己想要输入的文字和自己微社区URL即可。

  阅读原文是在你编辑单条、多条图文消息时,最下面原文链接那儿,把微社区URL放在那里即可,每次推送文章都是推广微社区的好办法。最后再加以文字引导,更方便用户清楚的发现,最好引导语也是你微信主题相关的,例如“我的新世界”就是海贼王剧情里的。

  最后,进入真正的运营阶段。我总结出的经验是,不定期做活动绝对是运营的润滑剂。我们微社区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下面拿两个典型的案例来跟大家分享下:

  

  梦想海贼王微社区举办的两次活动

  活动一:晒梦想大赛。我们的社区名字叫梦想海贼王,所以我们策划的活动也是跟我们有比较高的匹配度的,让人家一看就知道你的活动是要干嘛,说白了就是不要跑题,其次就是参与门槛低,一定要优化参与方式,减少参与步骤,一个能唤起大多数人共鸣的活动一定离不开好的策划。另外,我建议给你的活动来个牛逼哄哄的开场白。晒梦想活动大赛活动当天日PV最高10万+,参与人数五千。

  活动二:路飞生日快乐。与时俱进,挖掘当下最热门的话题和内容,改编或者借鉴一下改成自己的。内容类运营找热门话题最简单了,但服务类运营的就不能随便发那些热门话题。但是一定是有话题可以挖掘的,例如刚刚赶上路飞生日,最近乌索普,明哥很火这都是热门话题,如果实在没话题你也可以制造点话题。

  作为最早一批开通微社区的站点,我在这里也给新手两点建议。一是先关注一些其它优秀社区,它们一定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新手可以从它们身上学到很多宝贵经验,拿别人碰的头破血流,犯错误的经验来减少自己的犯错几率,通过对比找到自己的不足。二是积极参与线上线下各种活动和培训,千万不要自己瞎琢磨,要经常在群里跟大家交流,听大家在聊啥,遇到了什么问题,参与其中交换看法,也许你参加培训不一定能学到什么实用的经验,但是你肯定会碰到很多运营者同行他们会帮你拓宽思维。

  ===========================================================================

  “身为80后,刚开始上网的那几年,我每天花很多时间泡论坛,后来人人网、微博、微信渐渐流行,论坛就玩得少了。不知道微社区能否重现当年论坛的繁荣景象。”——十点读书

  1、 利用微信、微博等多个渠道宣传并加以文字引导;

  2、 征集话题,发布公告引导用户进入社区交流讨论;

  3、 组织晒图+赠书活动,可以看得到的物质奖励能大大促进用户发帖积极性;

  4、 一次好的活动增加百万访问量,方法比努力更重要;

  5、 与用户互动,使其成为你的忠实用户。

  微博刚开始其实也有社区,叫微群。我那个时候也做了一个,刚开始挺热闹,陆续做到3万粉丝,但是后期活跃度越来越低,后来发现微群的团队自己也不太看重这个产品的运营,重点去做微吧,我也随之放弃了。

  去年底,腾讯推出了微社区,我是微信端第一批内测用户,也是手机QQ端早期的用户之一。目前微信上访问量近700万,手机QQ上有7万9千多订阅者。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推广和运营上的经验。

  首先是推广。

  先说微信平台。微社区开通之后用单图文宣传,告诉大家我的微社区如何进入,可以做什么,比如我当时介绍说大家可以在微社区发表对文章的看法,推荐大家喜欢的书,问题求助,爱读书的粉丝有了自己的社区家园等。 如果你认证了,有自定义菜单,那就在自定义菜单中加上微社区链接,这是最好、最有效果的办法。

  另外,我在关注自动回复中加入微社区地址,粉丝一关注我微信就可以先进入微社区体验,我还设置了个自动回复“BBS”也可以进入社区,方便粉丝下次进入。每天都尽量在推送文章的底部“阅读原文”加上微社区地址,并且加一句话提醒,“欢迎点底部阅读原文进微社区交流讨论”。

  再说微博平台。在微博上宣传,说微信号里开通了一个微社区,相当于bbs,大家加微信就可以进入讨论,交流读书心得。吸引一些粉丝关注微信,来体验微社区。 之后,手机QQ也开始上线微社区,我开始在微博宣传,也在微信文末宣传,让大家上手机QQ上关注我的微社区,订阅用户当时排在所有微社区的前几名。

  打开微社区,右上角有个分享,你也可以分享给你的微信QQ好友,也可以分享到微信QQ群,让大家加入微社区。

  其次是内容。

  引导用户发一些合适的交流、分享、求助的帖子,禁止广告等,可以写一个公告说明。平时在微信征集一些话题,让大家去微社区讨论。比如过年的时候我征集了“说说故乡的那些人那些事”,有不少粉丝参与写感动人的帖子。

  

  十点读书微社区举办的活动

  定期做一些活动,比如我和出版社合作在微信做连载,注明看连载的时候到微社区发帖有机会获得赠书,这个时候读者发帖写读后感的积极性就很高。迄今为止,我们最成功的一系列活动是结合“微社区晒图+送书”:

  例如,晒出你的宝贝,送教育类书籍;晒出你最瘦的一张照片,可以获赠美国最热的减肥书籍;晒最美旅行照,获得旅行游记。其中,晒最瘦照片的活动非常火爆,当天共有18万网友来参与活动,我们的微社区产生了一百多万的PV;之前我辛辛苦苦运营了半年的微社区,我们的访问量两百多万,经过了短短两天的晒图赠书活动刺激,我们的社区访问量激增到五百多万了,两天的活动比半年的努力效果还要好,方法比努力更重要。

  这个活动的特征是:物质奖励很重要,聊胜于无,哪怕是一本十几块的书籍,也能加强用户对你的信任感;激励内容和活动本身有很强烈的相关性,比如最瘦照片和减肥书籍,这样能更好的定义目标用户群;鼓励用户把活动分享到朋友圈求点赞,根据赞的多少来评定人气,让朋友圈给社区带回流;此外,我们和出版社、用户是多赢的关系,读者拿到了书,出版社获得了知名度,而我们作为平台方,拥有大量人气,有人气的地方,自然就不缺商机。

  最后是管理。

  每天有空的时候在网页或手机上去管理,互动,删帖,多在一些帖子评论,用户如果看到站长评论会很高兴的,促使他经常来社区留言互动,成为忠实用户。如果看到广告就删帖,过分的直接禁言。

  可以多邀请一些活跃的用户成为管理员。我的社区本来有2位管理员,有段时间社区广告比较多,都删不过来,后来又邀请了几位活跃用户成为管理员,他们在登陆的时候看到广告就会帮忙删除。

  身为80后,刚开始上网的那几年,我们每天花很长时间用来泡论坛,后来人人网、QQ空间、微博、微信渐渐流行,论坛玩得少了。希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社区能重新开启当年论坛的繁荣景象。

  ==============================================================================

  “我们不会过多限制用户发帖的主题,除了广告和使用不文明用语,基本不限制玩家发言,但是社区出现舆论危机时,如果影响比较大,一定会及时解决。”——开心水族箱

  1、 以活动和奖励引导用户进入并使用微社区;

  2、 留住用户的前提是找对用户的胃口,投其所好;

  3、 点赞等投票性质的活动可以促使用户主动传播;

  4、 将运营活动周期化、固定化是培养长期用户的好办法;

  5、 不限制用户发言,与意见领袖保持良好的沟通和联系。

  开心水族箱一直想寻找一个可以集合大部分游戏玩家的移动端社区,我们有贴吧、论坛、微博、微信,也做过多酷社区,但是依然缺乏一个可以集合大部分玩家的手机端轻社区。今天3月初我们开通了苹果版的微社区,4月开通了安卓版微社区,如今这两个社区已经成为游戏最重要最活跃的社区,是玩家互动交友、举办活动和收集意见反馈的重要渠道。

  引导用户进入并使用微社区

  微社区刚开张时为了全方面引导玩家进入微社区,不光靠微信推送消息,我们也在微博贴吧全面发力,游戏内悬挂公告,配合以大力度的活动——萌鱼表情模仿秀,以真人秀+游戏IP结合这种玩家感兴趣的形式,并以游戏内当期热门的奖励,来引导玩家参与。

  在安卓社区,因为已经有了苹果社区的认知基础,我们在玩家中预热做了一场盛大的抢楼活动,抢一楼,前五十楼,前一百五十楼都可以获得各种不同档次奖励。这个活动直接让社区在玩家中一炮而红。

  引导还体现在引导玩家发高质量的帖子,我们的游戏有很多玩家互动的地方,也有分享攻略的需求,我们会通过嘉奖发攻略、分享、互助帖帮助其他玩家的用户培养用户爱发言爱分享的习惯。久而久之会有更多人分享,更多人来看。

  发掘用户感兴趣的话题

  用户来了之后就要想办法留住他们,发掘对玩家胃口的话题就很重要。我们的游戏是一款轻度休闲游戏,大部分玩家都是20-30岁之间的女性,很多是带着孩子的妈妈,他们有别于互联网上比较主流的那批用户,因此我们做活动都特别针对玩家的喜好进行考虑。比如妈妈都喜欢晒孩子,我们做过2次让玩家和游戏里小鱼的比萌大赛,效果都不错,还有各种追忆青春少女时光等情感向活动。

  

  开心水族箱微社区举办的活动

  除了大型活动以外,我们也会利用热门话题、小互动等等来吸引人气。比如在感恩节我们配合游戏活动做了看图猜蛋的互动,GM在感恩节彩蛋上画游戏里的鱼,在社区发帖让玩家来猜画的是哪条鱼,第一个猜对的可获得奖励,这个活动反响不错,相信未来还有更多好玩有趣的互动有待发掘。

  促使用户主动传播

  点赞活动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方式,因为我们发现部分参与活动的玩家会把自己的帖子发到玩家群、贴吧等其他社区或直接发给好友让其为自己点赞,这种行为也很好的传播了我们的社区,因此点赞活动是我们常用的活动方式。

  常做的点赞活动有图片点赞、作诗点赞,还有拼四格漫画等等。此外还会在游戏内页结合微社区做传播向活动——例如“装扮我的小布偶”即是让玩家装扮布偶,完成最后一步装扮后需要把自己做的独一无二的布偶发到微社区才可以领取奖励,这种方式让社区多了许多高质量UGC内容。

  培养用户访问社区的习惯

  要让用户形成访问社区的习惯,就要定期举行活动,并且让社区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我们时常会把游戏里还没出的新鱼、新活动预告放在社区,或者做个互动小活动,一般玩家对于新的东西兴趣都是最高的,因此就会很愿意参加。

  总之用户能在这里获得想要的东西并且能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快乐,持续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并且能和一群兴趣相投的鱼友一起互动,这就是我们运营的宗旨和核心。把运营内容周期化、固定化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例如定期奖励活跃用户,定期举行主题活动,定期做互动,这种习惯的培养对于培养长期用户比较有帮助。

  社区氛围的形成

  我们不会过多限制玩家的主题,除了广告和使用不文明用语,基本不限制玩家发言,但是社区出现舆论危机时,如果影响比较大,一定会及时解决。社区的氛围受游戏里的情况影响比较深,因此风向有时候是很不确定的,在做社区时平时就要和很多意见领袖型用户保持好的沟通和联系,让他们帮忙引导社区的舆论和气氛,及时举报不良信息,健康的社区需要引导和管理,我们正在培养形成互动有爱的玩家社区这个目标上继续努力。

  ===============================================================================

  后记:社区这种产品形态在国内经久不衰十几年自然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如今在移动时代又重新焕发出活力,足以证明其存在的价值。社区发展早期,“内容为王”一度被奉为金玉良言。而到了移动社区,互动成为第一位,内容反而成为互动的产物,这是一个明显的带有时代特征的变化,用户不再甘愿只是单纯的信息索取者,更愿意充当信息创造者的角色,并且乐此不疲。充分调动用户的能动性,我认为是Discuz! 微社区等移动社区保持活力的关键。

...

标签:

平台不“坏”,用户不爱

  在过去短短的几年中,论坛、社区、社交类产品几经兴衰,在微博的冲击下,用户逐渐抛弃了天涯、猫扑、人人等,而微信的出现又让微博失色了几分。在泛社交平台市场上,与“有趣”、“呆萌”、“重口味”有关的非主流“坏”文化,持续吸引着广大年轻网友,让社交平台有了一个迥然不同的文化样貌。而这,正是用户不离不弃的真实诉求。

  人们都在寻找吐槽圣地,到处都是槽点,人人都爱吐槽。很多平台的粘性也来至于吐槽与恶搞的乐趣。今年世界杯期间,几乎每场比赛都被贴吧吧友给玩坏了,恶搞苏亚雷斯的大牙、奥乔亚八爪鱼附体神功……一大批球星都未能幸免,甚至连门柱也跟着遭殃,一大批伪球迷和真球迷一起吐槽着世界杯的每场比赛,吐槽并快乐着。

  贴吧世界杯吧已发布了一千多万个贴子,每场比赛都有无数槽点,尤其意大利对阵乌拉圭时,苏亚雷斯咬人事件更是引爆整个贴吧。贴吧吧友们什么都能够玩坏,根本不能愉快地玩耍,比如有超过56%的吧友评论,美国队之所以输掉比赛,是因为德国队的夹击连只苍蝇都飞不起来,更何况美国队长了;超过35%的吧友表示,为了发扬比赛精神,葡萄牙的威廉让阿尤伟岸的私处暴露在全世界人民面前;超过47%的吧友评论,比利时被罚下一员,韩国队再不赢球就只能怪自己了,裁判只能帮你到这了;超过58%的吧友评论,哥斯达黎加点球一跪,感动了上帝,即使是10个人,也能创造历史……

  不同于新浪微博意见领袖的话题引导,网易和腾讯主打的资讯传递以及搜狐视频的娱乐化评球,百度贴吧的“玩坏世界杯”最大化地调动了草根用户的全民参与性。草根的积极参与带动了贴吧“坏”文化的持续爆棚,事实上,微博上广为转载的热门世界杯恶搞图集大部分都是出自于贴吧,贴吧已成为吐槽恶搞信息的发源地。

  在世界杯期间,百度贴吧始终保持了极高的用户黏性。“坏”内容成了最具看点的粘合剂,这也是其他平台不具备的。为兴趣而生,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聚合力。当“世界杯”成为全世界真球迷的兴趣时,更多的伪球迷依然能在贴吧里乐此不疲地分享着、创造着属于草根的坏坏的爱恋,也是一桩美事。

  其实,对世界杯的吐槽仅是贴吧“坏”文化的缩影,当你嘴上天天念叨着土豪、屌丝、高富帅、白富美,说着人艰不拆、累觉不爱、何弃疗、我伙呆时,你已在潜移默化中被贴吧文化影响了,贴吧是网络热词的孵化圣地,大部分的网络热词都出自或火爆于贴吧。

  微博靠着热门事件应势生存,贴吧靠着“坏”文化长盛不衰,微博上的段子手往往都在贴吧中寻求灵感。贴吧的兴趣聚众能力直接影响了80后,吸引了大批寂寞屌丝蜂拥而至,至今10年仍紧贴90后、00后的成长历程,同期的天涯、猫扑早已在微博、微信的轮番冲击中日渐式微。贴吧承受住了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一波一波的冲击是有原因的,与天涯、猫扑相比,贴吧更为扁平化、主题性更强,各类明星吧、影视吧、游戏吧聚集着大量同好者,吧友之间的社交关系更为平等化,凝聚力更强,粘性更大,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吧与吧之间的论战,甚至还有“爆吧”圣战。

  贴吧吐槽恶搞的“坏”文化形成的强劲粘性,给贴吧这种既非熟人也非陌生人之间的社交模式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Alexa数据显示,贴吧的日均PV超过32亿,日均IP超过4亿。当然贴吧也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盈利能力和营销价值还没有被外界充分认知。但在百度这艘大船上,贴吧的价值无疑被轻视了。贴吧“坏”文化形成的粘性,同类产品无人能及。

  文/王利阳

  关注微信公号:科技不吐不快(tucaokeji)

...

标签:

学小米运营?凡客真能屌丝逆袭吗

  早在今年3月份,凡客的运营危机就再次出现,高管离职,业绩停滞,人心惶惶,曾经中国电商的搅局者显然已经筋疲力尽。为了突破当时的困境,凡客也开始走小米的路线,即进行饥饿营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饥饿营销的确有些作用,举个简单的例子,前段时间凡客官网上摆出80支衬衫(vDP80)与顶级300支awatti棉长袖衬衫,这些产品一经上线就被抢购一空,这着实激励了凡客一把。

  当然从这些手段中,我们也能明显感觉到小米的影子。靠着饥饿营销与粉丝炒作,小米实现了屌丝逆袭,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如今凡客卷土重来,用的是一样的手段,也会收获一样的效果吗?事实上,凡客的这条小米化道路走的并不坦荡,在如今电商纷争的年代,凡客走上小米饥饿营销的道路,在短期内确实可以带来转变,但从长期来讲,未必适合自己的大方向。

  “小米”的星光大道未必坦荡

  凡客首次尝试了饥饿营销就取得了成功,必然能为它带来一定的利益,但是正如前文所说的,这毕竟是短期的利益,对于一个公司的长期发展来说,饥饿营销只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策略,并不能作为长期的策略。虽然凡客并不是那种注重短期利益的商家,而且他们也并没有将此次的活动视为一次正常的平台运作,只是一次营销活动,但是究其深层次的变化,凡客是围绕小米的“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凡客也开始属于自己的改革,将商品种类精简,做属于专属凡客的核心品牌,希望通过营造品牌来重塑凡客的品牌价值,但是小米毕竟是电子产品,是一个利润率可以高达百分之三百的板块,在短时间内通过饥饿营销,小米可以获得庞大的财富,而凡客的几款产品的火爆却不能带来同样的吸金效果。

  极端化带来的困境

  当然,极端化也成为凡客困境的原因,这极端化是整体企业发展的原因,更是凡客反正中存在着的难以抹去的印记,在凡客巅峰的时候,拥有大笔资金,而且生产线高度膨胀的情况下,凡客极致的去扩张,模仿当当的垂直电商模式,渴望营造一个极致的电子商务服装王国,但是事实上,这样的做法正是导致凡客目前状况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

  在这个极端化扩张的过程中,凡客与入驻厂商的矛盾,自身物流带来的高成本,以及与供货商货款的拖欠等问题无时无刻都在烦恼着凡客,也在考验凡客的发展,而这种极端化的扩张让凡客很快就将盈利挥霍一空,这种无限度的扩张是凡客当时无法负担的,更是发展过程中的累赘,凡客的这种极端扩张的行为,导致了其自食恶果,虽然我们知道雷军给力的拨款投资一个亿给凡客,但是事实上,这仅仅是为了保证当时的投资不会失败而已,凡客在目前很难说找到了出路。

  发展中的困境带来的限制

  与此同时,凡客在发展过程中还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也都不断的像刺一样伤害着凡客这个冉冉升起的气球,终有一天,如果矛盾不能缓和,那么凡客这颗气球也就会爆炸。

  这些矛盾都是凡客自身经营的问题,例如全面化模糊的定位,希望俘获所有类型人的需求,但是凡客作为服装业的电商做到这点在短期内是很难的,定位的不明确也让凡客难以找到最正确的前进方向,再加上中间的营销以及众多产品线出现问题,凡客发展中的困境正在一步步的限制它本身的发展。

  平台化和品牌化的踟躇

  最后,想说一下便是凡客的踟躇,凡客的疑惑,也是凡客最需要解决的一个困惑,凡客自始至终都在疑惑到底是平台化,还是品牌化,众做周知,凡客是低价高质,所以从一开始它发展的道路是正确的做平台化,而且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到了中期和后期却开始做品牌化,但是又兼顾了平台化,不过两者的结合却又不是那么完美,导致凡客似乎在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不断的摸索前行,这样的危险便是风险太大,看似两条出路,但是无形中这两条出路更加大的凡客的成本,增加了凡客发展的难度。

  从最早的凡客开始用韩寒、李宇春等明星做代言开始,凡客的这条踟躇之路就走的更加明显,对于一个大企业来说,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无异于巨人迷路,是非常可怕的,更会带来整个企业的溃败,而凡客正在付出代价。

  凡客小米化的道路在一开始走的很顺利,但是如果想真正拯救凡客的话,必须根据凡客的自身情况量身定制一个更为系统的方案,而不是通过类似小米的硬件销售的模式,作为服装类的电商,这个策略需要更加多元化更加有色彩,才能吸引消费者,同时还要将凡客发展中的问题纳入其中,这样未来的凡客还有一线生机,所以才说,凡客走小米化的这条星光大道走的不那么舒畅。文章链接:小吃加盟www.4442.cn,转载请注明笔者的原创链接,谢谢大家的理解与尊重。

...

标签:

豌豆荚、分发应用 未来该怎么走

 http://www.ma4.net/read-155.html

  先抛观点:未来1-2年,应用分发不会有太大变化,可能排名变了、有的公司死掉了,但是用户需求、产品形态差不多。(长远的未来?布吉岛)

  应用分发平台有三个支点:用户、CP(开发者)、平台。

  1、用户:竞争很激烈

  分发渠道是一个同质化很高的产品,而且用户转换成本非常低,因此它们的竞争非常激烈而且已经不是“产品”层面的竞争。这类产品有一条及格线,例如界面不丑、运行流畅、下载顺利、资源都能搜到,只要达到这条及格线,用户使用A还是B真的没有差别。

  现在是有一些公司会去创新,例如增加资源类型(音乐、主题壁纸)、强化搜索功能,但是这些功能并不是“必需品”,有是极好的,但是没有也可以。例如小米应用商店,很简单啊,就是下载,什么应用管理、搜索、视频、主题壁纸都没有,但是也不妨碍它的用户量嗖嗖地往上彪。

  2、CP(开发者):稳定的收入来源

  CP是分发渠道的收入来源,这里又分两块:游戏和应用。关于游戏,最赚钱,渠道联运很强势,只要渠道有量,游戏CP一定围着转,未来也不会有太大变化。关于应用,能赚一些广告费,会有一定的风险,但也是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当一个产品名气大了之后就不会理会渠道了,例如微信、快播、QQ空间,这些响当当的产品占据了大部分下载量,但渠道没法从它们那获得收入。会付广告费的是一些土豪和需要砸钱拿用户的APP,这样的APP未来也会长期存在。

  总而言之,未来一段时间内,分发渠道的收入来源算是稳定的。

  3、平台:有爹就有好未来

  这里的平台方指的是分发渠道自己本身,具体指的是自己怎么样获得用户。这是目前分发渠道最最核心的难题。谈到这个问题,就是“干爹”的重要性了,一句歌词以概之: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疼爱的都有恃无恐。

  13年年初开始,开始第一轮洗牌,结果是把一批最早成名的分发渠道赶出了牌局,例如机锋市场、N多、木蚂蚁。为什么它们出局了?因为巨头和硬件厂商的觉醒发力,抢掉了一大块蛋糕。

  14年年初开始,也正在进行一轮洗牌,这次的变化不大,而是再一次把弱者剔除出去,入口进一步集中在少数渠道上面。

  每次洗牌,都绕不过的就是干爹的作用,因此分发产品的竞争,最核心的是渠道战争。最后基本只剩下两派:硬件厂商和巨头。硬件厂商优势不必多说了吧,整个手机都是人家的,自家的应用商店当然有恃无恐,这派的代表是:小米、OPPO、VIVO、联想等。

  另一派是巨头,3BAT,他们手握重金、疯狂砸钱,他们也有两种打法。第一种是凭借其他客户端去强推自己的助手产品,例如360、腾讯,第二种是砸钱在线下渠道刷机,想象一下,每年出货量5亿台的话,每台手机3块钱装一个助手,只要15亿就能圈到几乎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分发,巨头还差这点钱?

  线下渠道是一个水很深的行业,有钱还不一定能搞定,不明觉厉。

  最后关心的是google play,按照谷歌的调性,肯定不会突然像苹果一样封闭起来,play就算光明正大地进入中国市场,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因此,短期未来的分发渠道不会有太大变化,应用内搜索会不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很难说,豌豆荚代表的移动搜索,从产品层面而言是非常好的,但是如果自己的APP都没有足够的装机量,没有稳定的增长,产品再好也是空中楼阁、无法落地,目前而言还是渠道为王。(源:马斯 - 微观互联网 http://www.ma4.net/)

...

标签:

从社区角度看:9158凭什么上市?

延伸阅读:

  • 9158傅政军口述:一个互联网奇葩眼中的屌丝经济
  • 9158确定IPO发行价 获超额认购75倍
  • 关于9158上市的7个问题解读
  • 9158自揭面纱:最大的视频秀场,是怎么运行的?
  • 9158与YY娱乐:利用空虚经济 一个向东一个向西
  • 9158拟赴港上市:“暧昧经济”在线秀场 存政策风险
...

标签:

慢君豆瓣谋变,这次真的要快点走了

  2009年,当豆瓣的用户规模迈入千万级的时刻,豆瓣内部经历了史上最为激烈的一场“路线之争”,争议最终以达成一致收场。然而谁也没有意识到的是,此后豆瓣的未来形态,就这样不可避免的被定下了方向。

  

  钛媒体注:2014年的豆瓣年会上,豆瓣CEO阿北承认豆瓣错失了3年时间。在PC时代,豆瓣一度以其慢步调赢得众多人的欢喜。可惜的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豆瓣却渐渐落后,引起不少人唏嘘。此前,钛媒体网站有两篇文章对此现象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读者可移步阅读“豆瓣用户心声:豆瓣你快点走”和“慢君豆瓣,陌陌正在移动端侵蚀你”。本篇文章是对此的继续探讨,全文经钛媒编辑:

  2009年,当豆瓣的用户规模迈入千万级的时刻,豆瓣内部经历了史上最为激烈的一场“路线之争”,左边是当下席卷全球的SNS热潮,以及豆瓣小组令人咂舌的活跃热度,运营为先,右边是豆瓣借以起家的媒介基因,以图书、电影等商品来连接用户,算法做主。

  争议最终以达成一致收场,在春节长假即将到来的工作淡季,杨勃亲自操刀豆瓣的官方博客,写了一篇题为《豆瓣变形记》的日志,他说:“我们也一直担心高度活跃的社区对书影乐服务内容可能的干扰,比如社区内的人际冲突会波及到评论和条目内容,影响到几千万非社区用户。”经过重组之后,豆瓣的社区被聚合成为主站,通过信息流——即社交好友的动态更新——来维持用户的黏着,而图书、电影、音乐三大模块,则被独立出来放到了子站(或者说频道)的位置上,作为商业产品来经营。

  这场变形,自然引起了豆瓣用户的例行反弹。然而,就在一片吵闹声中,谁也没有意识到的是,豆瓣的未来形态,也不可避免的被定下了方向。最明显的作证就是,豆瓣但凡想要深入社交领域的产品——如曾经深受重视的阿尔法城——都陷入庸碌无为,而只要是对兴趣的延伸和挖掘——如豆瓣阅读(读书的外延)、豆瓣FM(音乐的外延)——却又显得张力十足。

  简而言之,豆瓣的用户介于陌生人和熟人之间,轻关系的直接提炼价值有限,所以在用户的经营上,豆瓣没有太多的变现途径,曲线救国的法子居多,另一方面,由于平台独一无二,豆瓣相对受到微博、微信等新产品的冲击较小,思考的反射弧远胜执行,这也造成了豆瓣“慢公司”的名声由来。我以前曾说,豆瓣就像一个存活于时间管辖以外的永生产品,它见证了论坛、博客、SNS、微博等一代又一代浪潮兴衰,自己却驻留在时空停滞的地方,颇有“山中方两日,人间已千年”的得道风范。

  豆瓣对“慢公司”这个说法持着不置可否的态度,从正面意义上看,这种“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的评价,不仅是对豆瓣“以不变应万变”的从容的褒奖,也能够变相帮助豆瓣抵御来自资方的压力。但是到了讲究快速迭代的移动时代,豆瓣发现“慢公司”已经逐渐沦为近乎墓志铭的咒语,唯恐避之不及。

  豆瓣的心态转变,其实与陌陌很像,最初陌陌被冠以“约炮神器”扬名四海,陌陌团队还挺乐于见到产品曝光随着病毒话题不胫而走,不过当陌陌步入正轨、开始筹划上市的时候,“约炮神器”又成为品牌的一项负资产,被想方设法的洗白——甚至特别苦逼的挨个媒体打电话恳求不要使用这个关键词。

  现实便是如此反复无常且充满戏剧性的嘲弄着一切刚刚从顺水泅入逆流的孤舟。

  当互联网同行们都开始纷纷“豹变”,豆瓣想要变快的努力也睹着知微。

  争议最大的,当属豆瓣在移动端突然爆发的App流水线。2013年以来,豆瓣不断拆解用户的兴趣种类,逐一推出满足细分需求的应用,显得事无巨细——比如,光是读书这一兴趣种类下,就分出了豆瓣阅读、豆瓣购书单、豆瓣笔记三款应用——在其他互联网公司都在试图打造杀手锏级的明星产品时,豆瓣却不断尝试在移动市场打散自己的业务。

  看起来,豆瓣是想翻版它在五年前选择的“子站集群战略”,用多中心的模式来消化庞大的8200万用户群,但是,豆瓣在PC端能够这么做,是因为有主站平台作为统一的支撑并连接用户,属于在咖啡厅开设包间的思路,但是到了移动端,App特有的孤岛效应很容易割裂用户,让原本极具用户黏性的平台优势荡然无存。

  但是,换个角度,这又是豆瓣在“欲练神功”之前被迫“必先自宫”的割舍,因为它的定位和体积都不再“小而美”,同时在移动互联网中,又有太多真正“小而美”的产品——就像曾经的豆瓣那样——对现在的豆瓣形成“天下围攻”的态势。

  就像前面说的,豆瓣向来不惧怕“大家伙”,然而,当陌陌(与豆瓣同城竞争)、猫眼电影(与豆瓣电影竞争)等一众信奉所谓“单点突破”的产品频频争奇斗妍时,豆瓣就被拖入了自己最不擅长的雨林中:是场景,而非兴趣,在决定用户的使用习惯。

  PC互联网建立在注意力集中的场景里,用户可以充分服从兴趣导向,来完成使用各种网络服务的行为,要感受刺激,便打开游戏图标,看了某部电影的预告片,马上可以寻求播放或下载的地址,读了一个好笑的段子,就能顺着去到作者微博窥探他的足迹历史,正是因此,豆瓣的兴趣社交才能有着如磁石般的引力,无往不利。

  而在移动互联网,用户的“目的性”被抹消,专注亦遭碎片取代,决定他们划亮手机屏幕的,不再是兴趣使然,而是由一些具体的无法被提前预估的场景来管理:睡不着觉、等人、上了地铁、单独吃饭、开会……这些漫无目的的场景,是兴趣的天敌,也是豆瓣为自己的“慢”所付出的最为昂贵的代价。

  所以豆瓣以拆分兴趣为开篇,想要从节奏上首先找到一家“快公司”的感觉,而且,面对移动端的竞争,看起来,豆瓣的策略是——如果“面”的价值被“点”稀释,那么索性拆“面”为“点”,自造针尖对上麦芒。

  在搭建App矩阵的过程中,豆瓣亦显示出对独立用户的图谋:除了在数据库层面有着共享关系,豆瓣并不追求对用户的分发,应用与应用之间相互垂直,只服务于细分之后的一小部分用户,而用户每打开豆瓣旗下的一款应用,也看得到高度场景化的单项功能。

  基于场景的快速响应,是豆瓣移动化的一个旗帜性的动作,除此之外,碎片化带来的轻阅读复兴,让豆瓣做了另一件它在从前根本毫无兴致的事情:试水媒体。豆瓣希望借由移动端的使用习惯变革,匹配各种专注于场景的App,来完成新的内容整合和品牌教育。

  曾有一句评论让我印象深刻:“如果一个网站每天都有成千上万条新的内容被创造出来,那么它的运营方很难克制去做一个媒体的欲望。”这是对UGC模式的最好注解,也是各种新媒体繁殖不绝的重要原因。豆瓣有着中文互联网里最优质的内容储备,但是如何让这些内容产生商业价值,一直都是哥德巴赫猜想式的难题。

  网络上曾经广为流传的“凡客体”、“杜甫很忙”、“不堪回首的童年照”等热门事件,起源地都在豆瓣,但是最终火起来的地方,却在新浪微博。新浪微博也是一个UGC平台,但是受新浪的媒体文化影响,新浪微博从诞生伊始就配置了专业的编辑团队,用于捕捉位于传播周期的前端同时又具有爆炸潜质的话题,然后利用站内资源去全力推动,维持用户对于内容质量的信任。这是中国UGC平台的通病,即使通过关注系统给予了用户最高的自由——让他们自己决定自己能够看到什么样的内容——但是许多用户并不擅长挖掘或判断优质的内容源,他们很容易因为自身的视野局限,而错过那些没有看到的精彩纷呈,所以从博客到微博,大众用户想要接触到优质内容,都极其依赖编辑团队的人工推荐,豆瓣固然相信算法的力量,但是客观的算法推荐在有些时候是比不过主观上的干预操作,尤其是在临门一脚时,人的经验仍然优于机器程序。

  还是那句话,媒体作用带来的影响力,不能直接换成钱花,但是注意力经济,讲究的是借水行舟,尤其是在面积有限的手机屏幕,用PGC的手段去盘活UGC的内容,才有利于对用户开展连贯的品牌教育。

  豆瓣最新发布了一款名为“一刻”的App,它被业界认为其出发点与知乎日报如出一辙,同样是以编辑的力量来每日精选UGC社区中的优质内容,并降低用户接触到它的门槛,使一个完全不知知乎/豆瓣为何物的新手,也能够发现来自应许之地的一片桃花源。

  “一刻”的官方介绍十分简介,甚至将其使用场景摊开具体摆到了文案中:“随时随地开启阅读-打发空闲时光,等座位等上菜、等公交地铁、睡觉前等”,它的势头很足,发布不到一周,便占据了AppStore图书分类榜单的第一名(总榜最高排名到过第十六),这既是豆瓣变快后为自己带来的收益,也证明了豆瓣在储备的内容数据中,还有很多可以提炼的价值。

  在豆瓣的实验室中——我恰好是红桃九等实验性产品的内测用户——有消息称,还有许多聚焦于场景化的移动应用等待上线,当“点”的突破轨迹交织成一张网络,“面”的轮廓又再度浮现,如果豆瓣在移动端的内容重组在未来进入成熟阶段,它可能还会反过来尝试整合这些支线产品。

  豆瓣似乎是在试图向公众证明,它的由慢变快并非仓促而就,谋变的成分大于应变的成分,而且,以豆瓣在移动端的表现来看,它还有许多潜力可以挖掘。

  【作者 阑夕 微信公众帐号:techread】 文章出处http://www.tmtpost.com/121511.html

...

标签:

细谈宠物网站“用户”挖掘不足 新手要引以为戒

  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饱腹状态以外的追求自然也就多了。而这个大趋势也让宠物类网站多了很多关注。但是关注并不代表什么,只是意味着我们做的网站有市场,有潜力,而后期的挖掘则一样要靠我们自己。纵观现在的宠物网站行业,叫好声不少,赞扬声不少,但是真正能够做到品牌和盈利双丰收的案例实在是鲜有。更多的是草根站长在苦苦支撑这一个华丽的梦想。究竟是为什么?

  虽然宠物类网站虽然有着较高的关注力,但是发展过快带来的诟病也是显而易见,对于用户无法沉淀,盈利模式转变较难,同质化严重的问题都没有很好地解决。而这些疑难杂症也很好地“传承”到了新手站长手中,大家总是以为做宠物站,搞一些有价值的内容,弄几张惹人怜爱的照片就足以,其实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因为自己就在经营一个藏獒站,对于内容的付出要远比大家想象的多,但是效果呢?并不是很理想,对于宠物站不能人云亦云的做,也不能以自我为中心的做,要多结合行业情况来完善自己才行。

  宠物站一直以来最大的问题就是用户无法沉淀下来,只有用户沉淀下来,我们才能完成下一步的操作,盈利或者拓展。但是对于用户的绑定大家都没有一个准确的做法。用一些藏獒饲养的内容,做一些宠物秀,或者是弄一个图片展来吸引访问者,我想这已经是很多站长采用的手段。我个人并不反对这样做,因为作为宠物站,即便是做创新也要分情况。宠物站的确需要一些基础框架的支撑。但是我反对的是大家都只这样做,因为行业中人人这样排版页面,难免会给用户一种疲劳的感觉。而且这样做,并不会带来足够精准的转化。做网站不能人云亦云,我们要对用户进行准确的定位于判断,就拿我个人来讲,之前我很喜欢将一些可爱的藏獒图片放到上面,以为会吸引很多人的注意。其实关注量寥寥,为什么?因为关注藏獒的都是一些中青年男性,对于可爱一词,他们并不感冒。他们关注的是藏獒饲养过程中的事项以及一些配种、比赛的信息。这种攀比的心理是站长一定要抓住的。为此,我会在网站中专门设立买家秀,鼓励大家晒出宝贝,利用点赞和转发来满足大家的求生欲望,而且我放弃了网络营销过程中的广阔性,而是专注于线下,逐步打通宠物玩家之间的隔阂,利用线下做基础粉丝,再利用线上拓展粉丝,根据用户的属性去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

  其实以上只是我针对用户做出的一点改变,作用也不过是留住用户。但是大家想进一步的挖掘用户身上的商业价值或者是延伸价值,还需要自己多下点功夫。毕竟宠物类网站彼此面对的群体不一样,我们所做的策略同样不能一致。不过我可以分享下自己是怎样挖掘用户身上的商业价值。大家也都知道喜欢藏獒的朋友家境多数较为殷实。他们对于宠物的投资一般都比较多,当然一些饲养过程中的消费品自然是不能少。于是我会在一些热门犬种下面呈现一些我自己带来销售的产品,除了这些还会弄一些藏獒饲养者喜欢的东西。至于喜欢什么?大家完全不必挖空心思去想,QQ群、贴吧等都给了我们很多答案。而且我在这里告诫大家前期绑定用户的时候,这些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一定要常去,混熟了可以自然而然的引流。此外,对于大家比较关心的配种问题我也会在网站上得以呈现,不过这一切都是免费的,我想要的并不是这么一个插不上手的交易,而是平台的建设,比如藏獒销售等,我个人并不参与其中,只是与本地的商户进行合作,通过消费分成来维持合作关系。这算是我目前最大的经济收入。

  最后我们在进行宠物类网站发展的时候一定要建立自己的交流圈,毕竟随着微信的逐步扩大,交流圈的模式也逐渐增多了,我们不仅仅可以公布QQ群,还可以增加微博群,微信号等等方式,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利用起来的,在这其中,站长是交流圈的核心,有需求的用户可以来咨询您,用户也可以在交流圈中相互咨询与交流,通过这种模式的建立可以有效的提高网站的流量,目前很多宠物站都在这样做,希望大家可以好好关注一下。

  关于宠物站运营的思考今天就分享到这,不管怎样,宠物站都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行业,大家进入并不会后悔,但一定要用心去思考和定位,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的付出。文章链接:爱獒网http://www.9iao.com,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谢谢大家的合作。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