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李天天:我要用互联网思维来做医院

  Loft仓式宽大办公空间、集装箱改造的会议室、幼稚园般休息区吧台、满屋斑斓涂鸦……奇异、自由、轻松、无忌。这是让腾讯花7000万美元入资的互联网医疗公司丁香园的杭州总部。

  互联基因无处不在,又超乎想象。

  2000年7月,刚大学毕业一年的李天天创办了丁香园。14年后的9月,李天天仍是学生打扮:穿着藏青色T恤衫和短裤穿梭在办公室中。但T恤胸口上的图案和文字,彰显着他的创业团队所提供服务的特性—“Life dignity 有尊严地活着”一行中英文文字下方,环绕着一个白色的听诊器。

  “医生”、“医疗”是丁香园的主题词,而这种主题词甚至贯穿到办公区域。当从门口标着“门诊”的小隔断房中开完电话会出来,他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领到门口标着“输液”的小会议室中坐下。

  “就是要让员工时刻感受到客户的环境。”丁香园创始人、CEO李天天说。

  丁香园的“客户”紧紧锁定在中国200多万名医生身上,一切产品围绕客户需求展开,14年如一日地维护着这个平台的黏性。丁香园常被外界描述的成果是:组织过1100多场专家讲座、32万多个病历讨论、80余本中文医疗专业图书、16本英文医疗期刊等等。

  互联网渗透到一个行业后带来的摧枯拉朽的颠覆效力,也让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成为资本热捧的领域。研究者称,互联网为整个社会所带来的新增意义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连接”(呈现出去中介特征)和“智能”(智能算法应用在连接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所提供的自动化输出)。互联网的“连接”意义成为了商业模式的核心。

  丁香园现在和未来以何种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撬动医疗?

  丁香园的官网这样定义自己:一直致力于医药及生命科学领域的互联网实践,是目前行业规模最大,并极具影响力的社会化媒体平台。丁香园用户超过400万,我们为用户提供多种形式的交流平台和工具。

  “其实我不太care是什么属性,我们的重心是满足用户需求。”李天天并不愿给丁香园定义一个时髦的名称,“是媒体,是技术型公司,也可以是service provider。”

  当拥有中国最优质医疗资源即医生群体的丁香园与腾讯联姻后,未来发展最大的想象是打通医和患、线上和线下的O2O闭合链条。但出乎意料的是,李天天仍坚定地认为,医患间的线上问诊不具有可持续性。

  线下举办医疗机构为医生自由执业提供平台,是丁香园进驻大众健康领域的当下选择之一。李天天称,“当然,这要用互联网思维”。

  李天天眼中的未来丁香园

  今年丁香园迎来第三次融资,即腾讯7000万美元入资。这成为中国大陆金额最大的互联网医疗投资事件,并非偶然。

  互联网医疗的资深研究者、浙江数字医疗卫生技术研究院全科健康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郑杰称,丁香园一家的估值,也许会超过所有其他(与h-hospital有关的除外)医疗互联网公司的总值。

  一些数据在佐证着郑杰的判断。仅今年“十一”前后,丁香园微信订阅号刊发的文章,如《国产药的质量为什么上不去?》、《二甲双胍的是是非非》、《善良的选择》(点名一些微信公众号发布虚假健康信息)、《别让孩子拎个炸弹到处溜达》等,阅读量都在10万多的数量级上,成为名符其实的微信公号中的大号。

  而这些文章内容的选择上,印证了李天天对于未来丁香园定位:扮演一个可靠权威的信息源的角色。可靠的信息,在“医疗信息不对称”的大众健康领域尤为稀缺。这种稀缺性不仅吸引医生,也更黏住了大众。

  《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世纪》):未来的丁香园将如何定位?

  李天天:主要有三个定位。一是我们把自己定位成行业内的企业跟医生沟通、信息流通的桥梁和渠道。对制药企业、医疗器械公司来讲,它需要把产品、理念传递给医生,让医生得到用药、使用器械方面的培训,同时它也想了解医生的想法,比如医生希望学到哪些知识?我们希望扮演这样一个渠道和桥梁的角色。

  第二个丁香园要扮演一个可靠权威的信息源的角色。在目前这种互联网时代,网络上存在着大量的虚假、夸张、错误的医疗信息,我们希望能够做一个可靠权威的知识来源,就意味着我们要在互联网行业提供我们和中国医生共同撰写的科学权威内容,包括疾病、药品、健康的知识。

  第三个可能是中远期目标。

  我们认为是移动医疗有时候也移不动,即“在线问诊”会存在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隐患,我们倾向于医生和患者之间要有线下的互动,通过线上的手段来进行流程的管理。所以我们第三个角色是想建立医生和患者之间长期、稳定的“熟客”关系,把它变成一个医生和患者之间深度互动的平台。而不是简单的搞个问诊,拍照片然后问一下。“轻问诊”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

  所以我们对在线问诊的业务一直比较有顾虑。我们认为这种在线问诊很难达到一个可控的医疗质量和可保证的患者安全。

  《21世纪》:现在有一些互联医疗公司在该领域进一步深耕,你还持有这个观点?

  李天天:对,我一直持有这个观点。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看不到单纯线上问诊或者线上咨询就能闭环的模式,包括在美国,可以有线上咨询,但是最后还是要靠线下去看病人,即使是一些小病,我要去见到医生,只有医生才能给我咨询,给建议。

  《21世纪》:三个定位分别实现到哪个阶段?

  李天天:第一个桥梁的定位是我已经做到的,我希望它能做得更好。第二个定位,即知识库的定位是我正在准备做的,在慢慢着手做了,当然这个做的不是专业的知识库,而是让老百姓能够看得懂的知识库,相当于一个在线的维基百科。第三个是中远期目标,就是我们在合适的时候去看一下线上和线下的O2O模式怎么能够更好的结合起来。

  商业模式:是信息类媒体还是社交社区?

  在媒体转型的大背景下,做垂直类信息咨询门户网站似乎已经成为旧模式。除电商,互联网中最热捧的还有“社交”概念。丁香园发迹于医生bbs论坛,目前丁香园旗下有15个网站,包括丁香园、丁香通、丁香医生、丁香人才、丁当铺、丁香会议、用药助手等。

  丁香园是医药媒体还是医生社区?是固守网站模式的PC端还是大举进军移动端?未来进入大众健康领域即C端,是用什么载体切入?李天天有着略显“稳健”的布局考量。

  《21世纪》:前面两个定位似乎属于媒体属性,在传达信息。

  李天天:其实我不太care是什么属性,我们的重心是满足用户需求。大家看丁香园,看到媒体部分觉得是个媒体,看到技术部分认为是个技术型公司,看到服务性又认为它是一个service provider,我并不在意丁香园是什么样子,关键是能够给行业带来什么价值。

  现在看,医生需要信息,老百姓需要信息,我就是媒体。而行业需要这种渠道,那我就是service provider,需要这种服务,那我就是做service。未来,医生和患者需要线上和线下同步互动起来的时候,那我就是一个平台。

  当然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媒体,谈到丁香园的时候还是愿意给丁香园做一个归类,就是说至少归到哪一类别。那么,我觉得从目前来看应该是门户这个定位是比较准确的,即医学的一个门户。这个门户能够提供内容,能够提供服务,同时能够提供一种技术解决方案。

  从技术上来讲,我们通过技术的手段,通过微信、APP,能够更方便的让医生利用自己碎片化的时间去获取信息。但手机也有问题,即很难去图文混杂的输入。对专业人士而言,PC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还是有很重要的价值。不是说移动互联网来了就可以抛弃PC端。

  未来,丁香园可能就不完全是一个门户的概念,因为我们要去做医疗服务,线上线下的活动,那么就是一个医疗服务行业的服务提供商。一切以用户的需求为主要导向。

  《21世纪》:移动端的潮流很强大,战略布局上,PC端和移动端如何划分?

  李天天:移动端的趋势是毫无疑问的。我们已经在转型,在往移动端做更多的转变。我觉得未来的转型还是二者的结合,就是通过PC端去更好的组织和呈现内容,通过移动端更好的去送达、核实和反馈。

  我讲的二者的结合完全从用户所需要的场景出发的。比如移动端的产品,我们设计的产品大部分是医生可以在工作时间用的,比如看新闻、查询药品。如果是医生需要仔细去琢磨的,比如复杂的病例讨论、医学图片展示,这些内容没法做到移动端,还需要在PC端上讨论病例、分享图片、参与讨论。

  《21世纪》:丁香园开发APP产品的思路是,按不同内容(比如疾病分类)做不同的APP,还是在一个APP里尽可能满足不同医生的需求?

  李天天:一开始是前者,后来发现不行,又转到后者。我们一开始做了三十多个,后来缩到只剩一个了,即“医学时间”。之前我们有心血管时间、肿瘤时间、神经科时间、麻醉科时间,每个科室有一个APP。这样发现医生用得很痛苦,就改成医学时间了,就跟网易新闻客户端一样,你可以选择订阅不同频道。

  同时,医学是一个交叉性很强的学科。不能一次让医生装两三个APP,在不同的APP之间跳来跳去。

  《21世纪》:有报道称你们2013年做了16个,该年年底要上线16个APP。

  李天天:我们之前做了三十多个APP,现在变成十多个,都已经上线。已经砍掉了十几个APP的规划。产品设计上,移动端产品挑战更大。因为屏幕的尺寸有限,稍微有一点不足之处就会被客户拉黑或删掉。所以在APP上做,要更认真考虑,而不是原来做PC端的思路。

  和腾讯合作的背后

  《21世纪》:APP端对C端即大众,和面向医生客户的比例各是多少?

  李天天:目前我们还没有对C端的产品。家庭用药有一个版本是对患者用药方面的查询。可以算作面对C端的。但从数量级别而言,还是面对医生的比较多。对C端的APP没有大规模去做。后面会有的,其实可能不一定是APP的表现形式,可能嵌入到微信。比如一些适用药品、不良反应,可以在微信里直接查询。

  《21世纪》:这是丁香园和腾讯合作的一个内容吗?

  李天天:至于和腾讯的合作,大家还是觉得都想为这个行业做一些改变,聊了一个小时,合拍了。我们觉得通过信息、服务能让这个行业更好一些,就这样投进来了。

  《21世纪》:减少单独做一个APP的投入?

  李天天:肯定是会降低一些成本,更核心的是微信会比APP黏性更好、互动性也更好。APP是可以通过技术开发实现这些功能,但是总体来讲,APP不是在一个很大的平台上。

  《21世纪》:跟腾讯谈合作花了多长时间?听说之前还有出价更高的。

  李天天:40天!从开始接触到最后钱进来,他们也挺快的。百度出的价钱比腾讯更高。但百度是流量驱动型,我们认为医疗服务不应该是流量驱动,而应该是人和人之间的联系。

  进军医疗市场:不看好线上医疗服务

  与腾讯合作后,开掘与发力面对大众医疗健康即C端的市场,是外界对丁香园未来发展的一致判断。守着线上的200多万医生的稀缺医疗资源,用移动端对接大众似乎是水到渠成。但李天天的思路却不在火爆的移动医疗领域。

  用互联网思维去线下办实体性的医疗机构,成为李天天心目中最核心的medical service。

  《21世纪》:有些报道中写到丁香园要进军医疗市场,这是比较宽广的领域,也提到自由医师执业平台,具体怎么理解?

  李天天:我们更多是想提供一种从线上到线下的平台,可以帮助医生解决几个问题,一是财务、法务、税务问题,有人帮他打理好;第二是抽血等检测、化验,也有人帮他忙活好。医生就是纯的医生,我就是来看病人的,当然这种服务不是线上的方式。

  《21世纪》:您的意思是把看病前期的流程都放到您这个平台上来?

  李天天:不是,我们强调的是一种连锁的概念,就是实体的、线下的,是诊所也好,小医院也好,能够让医生和患者之间产生互动。能够完成一些基础的症状检查、体能检查和一些简单的生化检查。

  《21世纪》:但丁香园的资源都在线上,如果做线下,线上的资源与平台是否都浪费?

  李天天:我们曾经想过一个方式看看能不能把这个绕过去,最后发现绕不过去,为什么?就是线上无法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除非不做医疗服务。

  做挂号、支付,掌上医院下载化验单等没问题。但是你要想真正进到medical service,想真的做到医疗服务领域,线下是绕不过去的一个环节。不见到患者,怎么给他提供服务?

  《21世纪》:线上的移动医疗,目前常见的内容有预约、分诊、挂号、康复指导,你们都不做吗?

  李天天:我不做,这些都是medical service 的外围,我只做最核心的。最核心的就是医生和患者之间。医生和患者之间需要见面,顺着这个逻辑就下来了,要见面怎么办,那就做线下。

  我们开始也没怎么敢想,相反我们以前也在设想怎么回避过去,轻门诊也不错,掌上医院也不错,但你真正看进去的时候会发现,它既无法满足质量,也不能保证患者的安全。那这就没法做,因为医药本身的核心就这两条。

  《21世纪》:但做线下,其实是一个传统的医疗方式,你能带给这个领域什么?

  李天天:传统方式也有黄太吉、雕爷牛腩,也有用互联网思维做线下模式,包括像海底捞,也不像一个传统的火锅店。我不知道海底捞有没有用过什么所谓的互联网思维。用互联网思维做传统行业,我觉得会有戏。

  《21世纪》:线下的困难有所预计?包括审批。

  李天天:有,困难很大。我们已经在申报丁香诊所了,就在杭州。我们希望先申报下来一个诊所,然后把我们自己的渠道先挂进去,因为我们自己团队里面就有很多医生。

  《21世纪》:这个诊所或者执业平台在学科选择上有倾向?

  李天天:是全科的。但是现在还没有完全申报下来,所以还在考虑中,等申报下来再看。

  《21世纪》:线下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并不符合丁香园平台的概念。

  李天天:对,但没办法。目前现有的模式我们这么多年一直在谈,一直在了解,但是做着就没动力,或者做着就被人抢走。最后就变成跟人拼资本,拼谁出钱高,或者是变成一个比谁便宜,最后都不是医疗的本质。我们讲medical service,这是我今天的重点。我们将要服务的人群一定是有支付能力的,有需求,并且愿意去和医生互动的这样一群人。

  《21世纪》:医患怎么在线上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

  李天天:首先是线下医患已经认识,看过病。患者在吃药过程中或者生活过程中有一些不舒服,就可以在线上沟通、流程优化。但假如说你不认识我,我说我今天刚拔完牙,能不能吃这个,你肯定不敢答复。医生和患者在线上的简单沟通,我可以做成线上的,但是要做真正意义的medical service,一定是要有线下的。

  《21世纪》:做线下涉及到一个最核心的问题是医生资源的争夺,相比其他资本主体的办医,丁香园有什么优势和竞争力?

  李天天:丁香园还是有医生的信任,我们也愿意去用一种和医生共赢的方式,不是把医生当作一种简单的劳动力来对待。我们提的是自由职业、多点执业服务平台,我们来做后盾,相当于一个辅助、帮助、教育的角色,让医生在这里能够实现自己品牌的成长、服务成长。

  《21世纪》:这意味着丁香园从移动医疗跳到了社会资本办医?

  李天天:我何尝不想让其移动,但做的过程中发现医疗服务真的移不动。

  互联网不谈盈利?

  互联网界有一种说法:互联网不谈盈利模式,只谈商业模式,有了商业模式即可吸引融资。但李天天并不回避盈利话题,背后是丁香园近四年连续盈利。且对未来持续盈利有充分信心。

  《21世纪》:目前丁香园的收入主要是哪里?

  李天天:我们主要还是在线帮助制药企业来推广,学术营销。几千万的收入,成长很快。特别是经过去年的GSK事件之后,药企很希望有一个透明、合规、合法的渠道。这块收益占整体收益的一多半。

  该领域今后还有巨大的增长张力。因为制药企业现在在线上的推广预算不到1%,超过99%都花到线下各种会上去了,这个趋势是绝对要变的。我其实非常看好通过线上这种方式来给医生传递信息,收集反馈,因为又高效又符合法律要求,不会滋生灰色东西。

  《21世纪》:未来盈利的切口或最大的收益来源是哪个?

  李天天:第一就是已有的商业模式会继续巩固和强化,因为市场潜力还非常巨大。至于医疗服务,目前来看我们还把它当成一个中远期目标,短期内会去做一些实验,积累经验。然后再看后面会有哪些能够做的商业模式,但并没有把赚钱当做第一要素。因为这个行业时间非常长,很难奢望用一个什么模式一夜之间就变得非常有效。

  美国移动医疗模式在中国“转不开”

  《21世纪》:目前移动医疗界都在热议美国ZOCDOC模式,能复制到中国吗?

  李天天:美国的移动医疗模式在中国转不开。我每年花很多时间在国外研讨。去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去看这些公司。

  但是,中国和美国的土壤是完全不一样的,医疗领域很难有能够直接借鉴和参考的样本。

  在美国很容易找到付费者,即直接问医保拿钱就可以,或者Obama care就会出钱。美国的医保体系号称是全世界最浪费的体系,但另外一个描述,它是全世界最慷慨的体系,只要证明你这个东西是有效的,能够降低再住院率,能够提高医疗质量、降低患者风险,Obama care就毫不吝啬的给你钱。

  《21世纪》:你在今年一月份的署名文章中提到一个观点,即现在很难一个app打天下。

  李天天:将来,医疗APP一定要和其他服务合起来,跟硬件厂商、软件厂商进行合作,跟线下的服务结合,否则只靠一个APP很难承载这么大的一个行业。所以我经常讲的观点是,一个APP很难就把这个行业颠覆掉。

  《21世纪》:你的一篇署名文章中提到,国外有观点认为,医疗不能学传统互联网,通过免费获得流量然后找其他赚钱方式。你个人观点?

  李天天:我觉得有道理。因为移动互联网并不是流量依赖型,所以老外的观点是,一开始要follow the money。在移动互联网阶段去花钱打流量,我自己不是太理解。我觉得移动互联网阶段还是应该靠服务便捷性来吸引用户、留住用户。因为对用户来说,如果没有需求会把你删掉,这跟PC时代的玩法是不一样的。

  《21世纪》:现在丁香园不缺钱,所以不着急。

  李天天:我们经历过缺钱的时候,2006年到2010年间都是连滚带爬的,所以我并不是说现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我经过那个年代,每天都在想下一顿饭在哪里,下一个单子在哪里。2008年最痛苦的时候是公司现金流断了,公司把房子、车子全部抵押出去,从银行借钱来发工资。

  我知道这种缺钱的痛苦。其实,在丁香园盈利发展有利的情况下,我们还会和一些投资人有接触,希望有投资的可能性。因为第一是持续的资金保障,不至于为了短期的一两单生意,甚至那一两单生意可能有损你的品牌和形象,也不得不去做。

  第二,还是行业特点。医疗是周期长、管制重的行业,十几年二十几年才能做成一个很牛逼的项目。要有充足的耐心和弹药去打这个仗,我现在有这个资金和思想准备。

...

标签:

房多多:如何用互联网卖房子?

  导语:房多多的平台模式让经纪人和购房者双方都能看到线上所有的房源信息,扩大了经纪人的服务半径。

  

  三年前,拥有十余年地产行业经验的段毅清楚感受到房产交易各个链条的痛点:地产销售方的推广成本太高、经纪人的收入却很低;大量房源集中在经纪人手中,购房者却经常被充斥的假房源信息困扰。线下难以解决的问题能否通过互联网的优势让交易发生变化?在这一背景下,段毅萌生了一个想法:创立一个能解决房地产交易买房、卖房痛点的平台。

  今年7月,在成立三年之后,房多多宣布完成8000万美金的 B 轮融资,成了房地产行业的一匹黑马。过去三年中,从帮开发商卖新房起步,房多多逐渐吸引了开发商、经纪公司、卖房者、买房者等各个环节交易方的入驻,通过将和开发商合作的500多个项目分发至各地签约的50万线下经纪人,到今年上半年,房多多已经实现了累积接近1000亿的平台交易额。

  在接下来,据段毅介绍,房多多在2014年的交易额目标是突破2000亿人民币,这其中还包括下半年刚启动的二手房业务。这项今年11月刚开始正式铺开的新业务目前已经覆盖了深圳、上海、成都三个城市,“马上就会到十个”。

  解放信息

  找开发商拿项目,再把新房分发给能够直接接触到购房者的经纪人,用二手房的流量拓宽新房的销售渠道。房多多的这种模式并不新鲜,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这种被称为“一二手联动”的销售模式就曾出现在香港,后来在2008年受房地产行情低迷的影响被引入广东,之后陆续北上。

  段毅回忆,当时作为创业公司的房多多选择这种模式作为切入点,是因为进入的门槛相对二手房交易较低:“新房可以按照开发商的项目批量拿到房源,而且还能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

  对交易的参与者来说,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营造了一种各方都能共赢的状态:开发商借助经纪人的客源获得了新房销量、经纪人可以基于房多多平台大量的新房房源,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带来更多的交易、而购房者则可以获得更多的真实房源信息和真实优惠信息。

  而对刚成立不久的房多多来说,这种模式可以巧妙地把开发商、经纪人和购房者的需求结合在一起。“因为房子是非标品,一套也可以做,只要找到想买房子的人,就能卖掉”,靠着一家家去找开发商和中介,房多多迈出了第一步。

  在线下一二手联动的销售模式中,大中型中介公司会更有优势,凭借手中更多的经纪人和资源,这些公司相对更容易产生聚合效应。而互联网的出现让信息的流动更加扁平:房多多可以把拿到的新房房源开放给线上所有的经纪人,让在线下并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中小型中介公司能够快速参与到一二手联动这种销售模式中去,再逐步拉动大型中介的上线。

  在另一方面,房源信息也不再被局限在经纪人手中,而是汇集到房多多平台。在线下,经纪人所掌握的新房信息有限、所面向的购房者数量也有限,房多多的平台模式则改变了这种“点对点”状态,让经纪人和购房者双方都能看到线上所有的房源信息,扩大了经纪人的服务范围。

  这种对信息的解放也体现在房多多刚上线不久的二手房业务上,在面向有售房意愿的业主做线下推广时,房多多的工作人员会着重强调的一个因素就是:“在这里,你发布的房源能被全城所有的经纪人和购房者看到”。

  “信息对称,交易的效率就提高了”,段毅认为:“商业的本质一定是哪里的交易效率最高,大家就去哪”。

  “约束”中介

  信息不对称通常还会带来另一个问题,当房源信息和房产交易的专业知识都集中在经纪人手中时,便会有相当数量的经纪人靠信息的不对称来获取收入。

  “比如到处都是假房源、经纪人的服务水平也参差不齐,购房者还要靠运气买房,因为遇到的经纪人水平和能够提供的房源能够影响购房结果”,在段毅看来,这种不对称带来的结果是交易的效率变低。

  在房多多的三大口号中,排在第一个的是“真房源”。保障真房源的方式是平台自身变成房源信息的发布者,房多多有个庞大的地推团队,这个总数接近1500人的地推团队有块重要业务即是获取线下房源:在新房领域,房多多直接找开发商拿房源;而在假房源信息泛滥的二手房领域,房多多的方式则是直接找到有售房需求的业主。

  通过在房源层面对经纪人的“约束”,一方面可以解决经纪人和购房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让双方都能看到线上所有的房源信息;在另一方面,则能够促进经纪人身份向服务者的回归。

  段毅很认同马云曾经表达过的一个观点:淘宝让很多人第一次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意识到诚信就是财富。

  互联网能够让参与者行为和数据的累积更加便利和透明,和淘宝类似,段毅也给房多多上的经纪人建立了一套评价体系:经纪人在房多多上的每个行为背后都有一套规则和计算方式,大到成交的业务量、小到每次服务时的响应速度、专业程度等,这些经纬度交叉,最终构成的则是每个经纪人的积分,这些积分所代表的,则是每个经纪人的信用。

  段毅认为,信用是之前经纪人最缺失的东西,“越缺失的东西就越值钱”。信用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对经纪人的约束力,从而用这种约束力进一步改善经纪人在线下的行为。

  “打破信息不对称和解决用户体验的问题”,在段毅看来,这就是电商。

  让各方共赢

  和前三年相比,今年的房多多明显高调了许多。这和它的业务模式有关,之前的一二手联动其实是 B2B模式,对接的双方是开发商和经纪公司;而随着二手房业务的逐步推广,房多多也开始发力C端。

  在互联网把“去中介化”的旗帜插到各个传统领域时,房多多则选择了服务于中介。在房多多的发展思路中,中介公司类似于一个枢纽,通过这个枢纽,房多多逐渐将触角延伸到了房地产交易的上下游:先是经纪人、再是开发商和业主处的房源、随后则是基数更大的购房者。

  房多多还尝试吸引更多的玩家进来。今年8月下旬,房多多发布了一个“O2O 超级平台”,旨在通过开放自己的技术和资源,吸引更多的传统代理公司入驻。

  而对坚持做平台的房多多来说,平台模式之所以成立的关键因素还在于,平台上的各方都能在此找到自己的定位:无论是能够更快更便捷卖房的业主、还是能获得更多客源的中介、以及能有更好体验完成交易的购房者,房多多相比较于其他平台的优势,才是吸引各方参与的动力。

  在8月下旬的发布会上,房多多B 轮的投资方之一、嘉御基金的卫哲曾总结过,房多多在使闲置资源得到释放的同时,还能打造各方都能受益的生态圈。

  段毅并不认为房多多“要灭掉谁”,在他看来,房多多最大的价值是在房地产这个复杂的交易过程中,让各个环节都能回到自己本身的角色和价值。

  在采访最后,段毅引用了凯文▪凯利在《失控》一书中的观点表达了他对“共赢”的理解:任何一个物种都是在彼此需要的情况下进化,“当谁和谁都能在这上面活得很好,自然就共赢了”。

...

标签:

APP扎堆乱象:成功运营手机应用必须思考什么

  从手机应用井喷式发展以来,一款款形形色色的应用令用户应接不暇,而用户总是喜新厌旧,更多的应用被逐渐淘汰,可新的同类型应用又悄然上线了。对于手机应用开发者和运营者来说,要想真正成功的运营好应用产品,想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盲目跟随他人,或者没有做好产品设计的前期准备,最终产品夭折似乎是必然的事情。安卓市场、百度手机助手等应用商店,每天上线成千上万个新的应用产品。而真正存活下来的又有多少,至于真正可以盈利的更加少之又少。

  见缝插针,寻找市场需求空白

  如今几乎每个类型的应用产品都有重复,大量雷同的产品让这个行业竞争更为激烈,用户可能只会记得同款产品中的一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想超越竞争对手并非易事,而唯一避免竞争的方式就是另辟蹊径。选择那些市场需求空白或者盲点,见缝插针,研发有个性的产品,并且要迅速占领市场和用户。否则好的创意产品必定会被大量的抄袭,这是应用市场最混乱的一面。没有版权的概念,甚至换个名称即可,对于原开发者是一种不尊重,但是目前来看,确实没有其他途径可避免。

  稳定用户,不断完善应用产品

  脸萌迅速走红,不过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担忧,这样的手机应用还能火多久还很难说。只要应用产品有特色,并且推广给力,短期内爆发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多数用户因为一时新鲜,玩腻了就选择放手,结果某款手机应用很快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应用产品要不断的完善,积极收集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因为同类型的产品不少,用户极有可能选择其他产品。吸引用户并不困难,关键是拥有比较稳定的用户数量和流量,这是手机应用运营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取长补短,认真分析竞争对手

  有竞争对手并非都是坏事,失败的案例是前车之鉴,运营者必须冷静分析同类应用的竞争对手。例如:美图类应用有不少,脸萌、美拍等,如果你再想开发一种美图类应用,那么美拍就是很好的参考产品。包括在功能设计上,但肯定不是一味的抄袭和模仿,取长补短、吸取精华才是王道。不过后来居上不是那么容易,那些已经被占据的市场很难被打破,除非你的实力足够,否则还是不适合去冒险。

  扎堆进入手机应用领域,带来的结果就是混乱和跟风,产品抄袭遍地都是。在盈利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开发、推广一款手机应用,风险究竟有多大,想必不得不认真思考。运营者的眼光很重要,但后期的推广和维护更加重要!

  文章由 方维网络 http://www.szfangwei.cn/ 原创,转载请注明

...

标签:

我的征程是未来!带你展望2015年最重要的网页设计趋势

7-crucial-webdesign-trends-2015-1

  一年到头,总结很重要。但是总结的文章看多的总不免要问,明年会如何?Well,的确是时候展望一下未来了。2014年涌现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网页设计趋势,幽灵按钮越来越多,视差滚动也已经成熟,单页设计也成为了诸多设计手法的重要载体,而逐渐多起来的免Coding网页设计平台也开始造福于设计师了!我们曾总结过2014年那些优秀网站是如何运用设计趋势,戳这里温故一下:《饕餮盛宴!2014年最佳的20个优秀网页设计》

  

see-more-2014-best-webdesign

  当然,有的设计趋势只是昙花一现,但是有的则是自然演进的成果。当我们看着《星际迷航》里进取号飞船中科技感十足的透明控制面板,以及钢铁侠的头盔中的HUD界面,总不免自问,为什么我们的手机UI和网页不这么设计呢?终于在几年之后,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姿态各异的幽灵按钮,在大气磅礴的网页背景中,闪烁发光。这就设计的演进,它们在某些角落诞生,然后在互联网的推动之下,星火燎原。不妨戳这里了解一下幽灵按钮的兴起:《知根知底的趋势!2014年最值得掌握的趋势”幽灵按钮”》。

  我们周遭大小各异的屏幕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大脑中的想法和灵感也层出不穷,所以网页设计师不仅要让设计兼容越来越多的屏幕,也得时刻了解正在发生、正在流行的新设计。

  1、更加灵活的排版

  

Design-trends-article04

  随着对内容呈现形式要求的不断提升,用户和设计师都会对文字和内容排版提出新的规范。

  事实上,网页排版和传统的平面排版有着巨大的差异,而在即将到来的2015年,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传统网站开始转型,逐渐抛弃小字体+密集布局设计。其实这并非什么新鲜事,早在2006年,网页设计界就已经开逐渐转变了,只是传统网站很难放弃多年以来的设计风格和规则而已。

  有研究表明,影响网页可读性的主要有3个因素:

  1、字体大小

  2、列宽度

  3、行高度

  而研究表明,较大的文本大小更加有利于在屏幕上阅读内容。网页设计师门现在已经开始提升响应式网页布局中,字体排版与图片、整体结构之间的关系,以提升阅读体验。如何让文字内容哪怕在跨平台的状况下都始终保持最佳的视觉效果,是未来网页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事情。

  那么真正优秀的网页排版设计都是怎样的的呢?看这里:《百变随心!35款兼容性极佳的响应式网页排版设计》

  2、网页Coding的衰落

  

Design-trends-article02

  其实网页开发分工一直处于一种高度分裂的状态:设计师完成网站的视觉设计,而前端/程序员则需要将设计实现出来。但是这一状况正在逐渐改变,因为网页设计工具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更加智能。

  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可以不写一行代码就创建出网站,利用图形设计软件的新特性和新功能,设计师所创建的网站不仅代码干净漂亮,而且能通过W3C的验证。

  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新工具令网页开发的门槛逐渐降低,设计师们也能在不触及复杂技术的前提下,独立创建出现代而专业化的网站。

  如此一来,设计师可以更加专注于设计,而这些无Coding开发平台则可以更加专注于技术和代码演进,确保所有最新的设计都能完美呈现。之前从事前端工作的开发者逐渐过度成为Web程序员,而这些平台就是他们发光发热的地方。

  3、响应式设计的进化

  

Design-trends-article01

  在过去的几年中,设计响应式的网站的时候,主要考虑桌面端、平板和手机屏幕的适配。但是随着智能手表、智能电视和智能家具的蓬勃发展,响应式所需要“响应”的屏幕尺寸范畴再一次得到了扩展。

  不过总的来说,响应式网站设计还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有对比才有看头!响应式WEB设计的9项基本原则》

  虽然现在手机和平板的交互都已为大众所熟悉,但是为之进行响应式设计的时候依然存在独特的挑战,那就是屏幕尺寸、分辨率的分裂带来的适配工作量的增加。

  即便解决了平板和手机上的浏览的问题,你还得面对新加入的设备。比如在智能手表上,网页浏览的方式都是截然不同的,你需要为之重新思考导航的方式。在手表上浏览手机版的网页都是一件吃力的事情,而在TV端浏览桌面端的网页的话,体验也是灾难性的。

  这些新问题的解决方案可能还有待时间来沉淀,但是在2015年底智能设备市场的膨胀,会促使网页设计师们来考虑新设计,以应对技术的革新。

  4、扁平化设计会覆盖每一个像素

  

Design-trends-article03

  随着主流厂商在设计风格上走向一致,扁平化的设计会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急剧膨胀。在过去的几年中,微软的Metro UI、苹果的Flat Design和谷歌的Material Design 先后选择了扁平风,使得这一设计风尚真真正正成为了设计的主流。

  随着Google的Material Design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大牛也开始钻研它了:《学霸的自学笔记!MATERIAL DESIGN设计规范学习心得》

  尽管现在依然有人在强调扁平化设计在UI设计上存在问题,但是普遍的认知是,扁平化设计总体上是一门促进网页设计前进的技术。

  扁平化设计的发展,主要还是取决于我们消费网喏内容的方式和屏幕背后 支撑网页发展的技术。扁平化设计与极简设计原则相通,而这种设计可以明显让网页更加轻量级,更加易用、快速,更突出内容。

  扁平化设计已经不仅仅在审美上更具吸引力,它实实在在地令访客更容易沉浸到内容中,无干扰地同网站进行交互。

  5、图片:更大=更好

  

Design-trends-article05

  不仅网站上的文字越来越大,图片也是!

  受限于带宽,之前的网站开发者和设计师都需要在网站的图片上精打细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越来越不是问题了。其结果是,越来越多的网站开始使用高清大图素材了。

  那些所谓的越来越多的网站就在这里:《这才叫气吞山河!20个史诗级的大屏全景网站设计》

  在2015年,使用高清大图作为背景会成为一大趋势,相应的,将会有更多响应式调整图片尺寸的技术、背景图片调色工具以及图片服务器负载调整工具涌现。

  此外,2015年的另外一大趋势就是使用大图背景。模糊滤镜和彩色滤镜叠加在背景上,让文字无需阴影就可以“浮”背景之上。随着设计师越来越多地使用大图背景来设计,你将会越来越频繁地看到这种网站。

  6、视差滚动

  

Design-trends-article06

  也许最明朗、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网页设计趋势就是视差滚动了。

  为什么它们令人印象深刻,看看这些案例就明白了:《最新的别放过!30个尽显创意的视差滚动网站设计》

  在2014年里,视差滚动的网页越来越多,甚至苹果和Google这样的企业也在自己的产品页面上使用了视差滚动的设计。不言自明,视差滚动式设计确实有效地提高了用户的参与度!

  使用滚动替代点击式导航让网站交互的活跃度提高了好几个层次。视差滚动有效地减少了多页面式网站的页面加载次数,更重要的是,它使得内容和页面的过度更加流畅自然,信息源源不断地呈现,不会因为突然某个页面加载不出来而导致体验下降。

  7、网页信息图的黎明

  

Design-trends-article07

  人都是视觉动物,当数据以更加图形化、视觉化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时候,我们更容易接受。这也是为什么信息图会逐渐普及开来,信息图正是以这种简单直观的方式来表现内容,让信息的留存度直线提升。正是因此,越来越多的网站开始使用信息图式的呈现手法。

  信息图式的网页设计最典型的,就是时间轴设计,案例在此:《超越传统思维!20个创意惊人的时间轴展示网站设计》

  而这就是设计趋势,我们称之为Webgraphics!它像信息图一样内容丰富,表现直观,但涉及到网页中的具体元素的时候,还允许用户与之进行交互,这是单纯的信息图做不到的。这也是为什么Webgraphics比信息图在视觉上更加吸引用户,也拥有更高的用户留存率。

  在即将到来的2015年里,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客户会需要个性化的、带有交互的信息图式网站。你也将会看到Webgraphics这种设计趋势的兴起,并且成长为现代网页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望未来

  网页设计潮流来来去去,真正推动网页设计标准变革的是设计师们别出心裁的创意。同时,设计师也是将创意和设计标准诉诸作品和产品的人。随着时间推移,那些站在时代浪尖上的设计趋势会成为普罗大众日常看到的普通页面,而更加伟大和新颖的设计趋势也会随之诞生。

...

标签:

弹幕网站bilibili融资罗生门:到底谁在说谎?

  本文内容根据知乎问题“为什么 B 站「融资计划书」曝光之后引发巨大争议?”下的回答整理。

  bilibili(以下简称B站)一直是ACG(Animation、Comic、Game)文化的主要阵地,在中国动漫迷中极具影响力。一直以来,有关B站融资的传闻不断,但B站站长9bishi坚持表示B站没有融资过。前几天,一份B站的“融资计划书”被曝光,尽管B站站长9bishi在第一时间辟谣,却依然引发了广泛的争议。网友们各执一词,互相指责对方说谎,俨然一场“罗生门”。

  B站“融资计划书”被曝光

  10月8日下午,有网友在微博上曝光了一份bilibili的“融资计划书”。

  

  

  这份融资计划书显示,B站在网页端和移动端都保持了高增长性。月活跃用户人数网页端两年增加了4倍,至2014年7月接近2700万,是“视频网站中唯一还拥有持续增长的PC端网站”。而移动端的月活跃用户人数至2014年7月接近500万,18个月增长超过十倍。

  这份融资计划书还展示了B站“潜在极强的变现能力和商业价值”。B站主要的收入来源是游戏推广,B站的联运游戏崩坏学院向游戏周导入用户平均7万人,次日留存率为41%,三日留存率为24%。

  以《崩坏学园2》为例,该游戏联运月流水达千万级别。《崩坏学园2》的开发商miHoYo的CEO蔡浩宇表示,《崩坏学园2》超过50%的安卓收入来自B站,核心数据比其他的安卓市场高3到4倍,称没有B站就没有《崩坏学园2》的成功。

  融资计划书中,B站表示要在明年年底完成月活跃用户人数8000万以上,净收入超过2亿人民币的目标。这一次B站计划B轮融资3000万美金。

  B站的股权结构也被曝光,IDG和小米都在其中。

  

  这份“哔哩哔哩融资计划书”一曝光,立即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因为之前B站站长一直表示B站处于长期亏损状态,资金不宽裕,是由B站员工在勉力负担网站的视频带宽费用。B站前不久还推出了所谓的“承包计划”,号召B站的忠实粉丝为B站捐款以支持B站购买11部10月新番动漫版权的“梦想”。

  众多B站的忠实粉丝感觉受到了欺骗。有B站粉丝表示“你挣钱我给你鼓掌,你骗我就是另一回事了”。

  当然,依然有众多B站的忠实粉丝依然相信B站站长的“哭穷”是真的,指责这几张图纯属伪造。有B站粉丝表示将继续捐款支持B站的运营。

  B站站长9bishi第一时间辟谣

  然后,B站站长9bishi在微博上辟谣,否认B站制作过这份融资计划书。

  

  然而,B站站长9bishi的辟谣不但没有让事情更加清楚,反而引发了更大的争议。

  B站站长9bishi被指说谎

  有网友指责B站站长9bishi在说谎,并表示B站站长9bishi说谎这件事是有前科的。

  B站站长9bishi今年4月29日在微博上曾表示B站没有融资,并表示欢迎陈睿加入B站团队。

  

  但事实上,根据IDG官网显示,早在2013年10月,B站就完成了A论融资,IDG 李丰向运营Bilibili的杭州幻电科技有限公司注资数百万美元。

  

  

  B站站长9bishi(徐逸)

  而B站站长9bishi微博中提到的陈睿,他的头衔除了是金山网络的副总裁,其实还是B站的联合创始人。这间接验证了雷军参与注资Bilibili的传闻。

  

  

  网友们争论的焦点转移到了B站站长的人品上,9bishi的一些黑历史也被挖了出来。有网友表示9bishi当年能对B站UP主们说出“爱搬搬,不搬滚”“真当自己大小姐”这样的话,现在做出欺骗B站粉丝,利用“情怀”骗取B站粉丝捐款的行为也不奇怪。

  也有B站粉丝依然坚守对B站的信仰,表示B站站长9bishi的个人问题不代表B站本身。所谓的“承包计划”不应该被理解成B站在“哭穷”,在利用B站粉丝们的同情心。“承包计划”应该是B站粉丝捐款支持B站做的更好的一个项目。

  知乎上出现了“利益相关”VC的回答

  在知乎上有用户提问“为什么 B 站「融资计划书」曝光之后引发巨大争议?”,其中有一位匿名用户的回答看起来比较有说服力。

  以下是这位匿名用户的回答:

  该匿名用户的回答被B站认定是造谣,已被知乎删除,并且该匿名用户的账号已被封号。

  B站需要融资没有疑问

  其实,B站需要融资这件事应该是没有疑问的,因为B站现有的运营模式冒着巨大的法律风险。一旦B站上那些动漫内容的实际版权方告B站侵权的话,B站会损失惨重。因此,购买动漫版权成了B站发展壮大的几乎唯一一条道路。

  在日本,普通番一集成本在400万到600万日元左右,折合人民币30万左右,大作的成本在1000万日元上下,折合人民币60万上下。这一次B站购买的11部10月新番,独家播放的只有两部不太起眼的番,其他非独家播放的番中有不少是制作成本较低的“泡面番”,真正的大作只有几部,有网友估计总花费应该不到1000万。考虑到这次B站推出的“承包计划”吸引了数万人的捐款,因此实际花费是不多的。

  不过,如果考虑到视频网站之间的竞争的话,这一次B站购买的11部10月新番的竞争力有限,而融资要比所谓的“承包计划”靠谱的多。选择融资应该是B站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本身无可厚非。

  现在问题来了,B站站长徐逸说谎了吗?

...

标签:

大、中、小企业网站运营的一些差距

  对于公司的运营我并不是太多了解,但我见过很多个企业,看到他们的模式非常多,可能正是运营的模式定位了企业的大小。废话也不多说了,看看大、中、小企业运营的区别,我们也来找找原因!

  用户体验篇

  大企业:通过网站调研大数据的方式来提高网站的用户体验,通过问卷调查来评估网站的质量。

  中企业:通过客户调查来判断网站的用户体验,然后用少量的数据分析进行改善网站。

  小企业:通过老板或经理的直觉来定义网站的版面,通过用户主动提出问题后才进行改善网站。

  设计师篇

  大企业:通过市场调查分析用户需求,然后通过会议讨论来定义网站的布局与设计,色彩的搭配等。

  中企业:设计师通过自我创意分析出网站的结构,任何领导通过讨论得出结果,修修改改就这么定了。

  小企业:无条件一切听从老板的安排,老板会找一个网站要求你去仿站,完了以后修修改改不会停。

  SEO优化篇

  大企业:最初级的SEOER如有自己的推广想法,可以先向领导申报方法,通过后即可只有执行自己的SEO方法,如果没有方法,可以按照SEO主管安排的方法来执行即可。

  中企业:通过领导对自己的安排,按照SEO优化计划表进行,然后优化的地方通过Excel记录,每天或每周上交给领导。

  小企业:除了SEO外链和站内文章,其余的就自己安排,如果长时间没有达到优化的效果,还需要去老板那说明原因。

  网络推广篇

  大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平台,不需要在站外做其他推广,维护好自己的微信、微博即可,但微信或微博发布的内容必须要通过主管以上的级别审核,但需要坚持做到极致。

  中企业:通过上级安排到:百度知道、文库、经验等地方发布信息,通过专业编辑投稿到各大行业门户网站进行推广。

  小企业:主要的推广方式依靠在SEO上面,其次是分类信息、论坛广告区等地方进行发布广告。

  内部管理篇

  大企业:管理层层有序,工作安排分工非常明细,如果有在某个岗位上有充分的表现会特别奖励,大部分的岗位都已完善,勾心斗角的相对较少。

  中企业:岗位还有很多并不明确,要想在公司获得权威就必须要学会拍马屁,不然你做出来的成绩很容易就会被领导隐瞒住了。

  小企业:几乎没有管理一样,怎样开心怎样来。

  工作安排篇

  大企业:根据你应聘的职位定位了你做的事情,绝对不会因为公司入口欠缺或其他原因调动改动你做的事情,除非你自己申请。

  中企业:要熟练自己岗位的事情,并且要懂得其他多个岗位的操作,当公司忙碌的时候可能会将你调用过去帮忙一段时间,但会找你商量。

  小企业:一个月内必须学会公司所有擦边事情,比如:你是做SEO的,一个月内你必须要会修电脑、维护网站、安装打印机投影仪等。不但要会,而且还要去做,因为除了你没有第二个人能做。

  福利待遇篇

  大企业:将公司进行股份制,每一个员工按照对应的付出进行股份分红,在年底统一发出,辞职可退股!

  中企业:根据规定不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在薪水上分:季度奖、优秀员工奖等各种方式让员工拼命努力。

  小企业:不断与员工谈论未来的发展和理想,讨论未来员工在公司能够做什么,年薪可能是多少,但工资和福利却少了可怜。

  未来发展篇

  大企业:能够稳住现状可以说是未来最大的胜利,因为公司已经在业界数一数二了,没有可超越的对象,唯一的成功就是稳住!

  中企业: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竞争、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竞争,通过不断互相学习很快就可以走向中等偏上的道路。

  小企业:没有竞争、没有学习的对象,公司能够赚钱养起公司的员工,老板开着几万的车就够了,碰到旺季时还能给咱发个福利呢。

  总结:这是我个人对大中小型企业的评估,这三类公司我都有过经历,总结就一句:和你谈钱的老板才是好老板,和你谈理想的老板绝对是坏老板。

  来源:冯耀宗博客,转载请保留出处!

...

标签:

  导读:无论是在网上还是线下,卖产品无外乎三点,产品、平台、流量,这三点缺一不可。

1

  产品

  既然都说是卖产品,那么首先我们肯定得有一个产品是不是?其实产品这块我之前也写过一篇如何选择产品的文章,里面涵盖了我选择产品的经验,具体的可到我博客查看,这里不再过多赘述。

  平台

  有了产品,那么我们自然要有一个销售的平台来卖我们的产品,比如:实体店、地摊、淘宝店、京东店、微信、QQ/QQ空间、自建网站等等。

  流量

  更确切的说,应该称之为营销,为啥?因为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别人购买我们的产品,而不是单单只是让别人看到我们的产品,这里面涉及到推广、客服、文案等众多因素,称之为流量我觉得不太合适。

  当然,如果流量足够大,即使不做任何的转化动作,也会有少部分人购买产品。

  上面只写了大概的流程,现在写写我平时是怎么从零开始操作一款产品的。

  一、分析产品以及现有资源

  1.分析产品

  产品有什么优势?独特卖点是什么?产品对应的受众人群是哪一类?好好想想这三个问题。

  2.分析自身现有资源

  自己有资源优势的情况下,能够缩短盈利的时间周期,举个例子,比如:我有一个几万肥胖人群的数据库,那么我卖减肥产品,肯定比卖其它产品更容易对吧?

  二、挖掘客户共同痛点

  通过分析产品受众人群,那么我们能够快速的找到那个人群的聚集地,然后我们去那些地方收集多个客户痛点,通过客观分析,找到客户共同痛点。

  三、销售平台的选择以及布局

  在文章开头说了,如果是第一次销售某个产品,那么尽量选择一些低成本的销售平台。这样即使产品销售不佳,也能避免亏损太多的成本。

  经常看我文章的都应该知道,我一般销售产品都是使用自建网站来销售,一般就是一个单页,这个成本也不高,一个域名、一个空间,成本在百元以内。但是,这并不适合一些零基础的朋友,因为做单页网站还是有一点技术含量的,要接触到代码和美工,我是个技术白痴,所以我的单页都是找别人设计的,有些是直接模仿竞争对手的。

  那么,对于第一次在网上卖产品的朋友应该怎么选择销售平台呢?

  我认为有这么几个因素:

  1.成本较低的

  如果是第一次销售某个产品,那么没必要一开始耗费太多的成本去开个实体店,如果成本过高,万一产品销售不佳,从心理到物质都会受到沉重的打击。

  2.操作简单的

  这点没什么好说的,操作简单的销售平台上手快,效率高,做起来事半功倍。

  常见的网上销售平台

  1.淘宝C店

  需要交一千元押金,某些类目的产品,可能押金要交多一点。个人公司都可以。

  2.天猫店

  需要有公司资质,保证金分为5万、10万、15万3档,每年还要交技术服务费3万元或6万元,具体的可以到天猫查看。

  3.京东店

  没怎么了解,好像也是需要公司资质,具体的可到京东官网了解。

  4.自建单页

  成本不高,百元以内。但是需要一点技术,所以有点门槛。

  5.微信

  严格来说,微信并不能算专业的销售平台,它只是一个社交工具,所以利用个人微信号来卖产品基本上是没有成本的,你只需要注册一个微信号就可以了。

  6.QQ空间

  和微信一样,QQ空间也不能算专业的销售平台,但是因为它依靠中国互联网用户群体最多的即时通讯软件“腾讯QQ”,所以它的价值很高。而这个平台也是不需要多少成本的,甚至是零成本。

  7.其它销售平台

  比如:当当、拍拍、苏宁云商、美丽说、蘑菇街等等。这些平台审核较严格,需要一定的资质和成本才能入驻。

  如果是个人操作的话,我的建议是淘宝C店、微信和QQ空间,因为这三个平台需要成本是最低的,而且比较容易操作。

  选择好销售平台后,就要开始进行产品布局,上传产品,产品描述,客服系统、布置统计代码等等……

  四、制定推广方案

  通过上面一二两个步骤,知道了客户聚集地,也知道了客户有什么样的痛点(需求),那么就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来制定一套推广方案。

  制定推广方案要点:

  1.推广之前的思考

  以减肥产品为例,客户聚集地很多,比如:QQ群、论坛、减肥垂直网站、微信群等等,如果是个人操作的话,那么可能没有太多的精力来全部的地方做推广,而且,就算你有精力来全部的地方做推广,那么效率也不高,为什么?你想想,你在这个平台推广一下,那个平台推广一下,看似好像效率很高,但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你的推广信息会很快就被淹没,你的推广信息都被淹没了,怎么会有效果?

  这是一个误区,很多人以为越是多平台推广,效果越好,曝光度越高,其实,它的效果并不好,所以,我的建议是,选择你最熟悉的客户聚集地来做推广。你擅长论坛推广就专注去做论坛推广,你擅长QQ群推广就专门做QQ群推广,你只要能吃透一个平台,盈利根本不是问题。

  2.确定推广平台以及准备相关的工具、账号。

  确定好要在哪个平台推广之后,那么就要准备一下在这个平台推广必须用到的工具了,比如:你确定在减肥论坛推广,那么你是不是要准备一些论坛账号?是不是要准备一下你推广使用的帖子?是不是要准备一下顶贴软件?

  3.制定推广计划

  推广是个大的流程,特别是做免费推广,并不是今天做一下推广,明天就不需要做了,所以,你要制定好自己的推广计划,每天花多少时间做推广?用到什么样的推广方式?你希望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需要多少成本?最好是每天做一个推广计划,计划一定要详细且可行,最好量化。

  五、推广测试并解决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来到这一步,就要真正进行实战了,根据你制定的推广计划来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你没有想到的问题,比如:论坛发帖,帖子被删,上传视频,无法通过审核。

  那么根据出现的问题,我们要找到具体解决的办法,而不是选择放弃。为什么帖子会被删?为什么竞争对手的没有被删?可不可以模仿竞争对手的帖子?不断的测试,慢慢你就会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这里测试其实还有另外一个意思,那就是通过一段时间的推广测试,我们要看看是否给我们带来了效果,如果有效果,那么我们就要进行下一步,如果没效果,那么我们还要继续寻找可能遗漏的细节问题,为什么没有效果?是不是客户不敢兴趣?是不是我们的推广信息客户没有看到?

  找到问题的根源,然后解决这些问题。

  六、转化率优化

  通过上一步的推广测试,这个时候咱们的销售平台慢慢的就会有流量了,通过统计代码,咱们要看看有多少人购买,有多少人咨询。

  如果流量较大,但是咨询量和成交量偏低,那么我们就要找出具体的原因,是不是流量不够精准?是不是产品描述不够吸引人?是不是客服响应速度较慢?是不是产品页打开的速度太慢?

  这一步涉及到产品文案、客服、信任度等众多因素,不是一句两句能够说清楚的,这里不再详细阐述。

  七、老客户维护

  通过上面六步的操作,那么你的产品肯定已经有人购买了,这个时候咱们要做好老客户的维护工作。

  1.保存客户信息

  客户的联系方式,客户购买了什么产品,客户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到我们产品的,这些信息一定要做好统计。

  2.定期回访

  当客户购买产品有一段时间之后,那么我们就要定期回访一下,产品质量如何?我们的客服服务如何?对我们有什么建议?通过定期回访,了解客户的需求,并且可以给客户带来好感,增强信任度,对于后期二次购买是非常有利的,维护老客户远比开发一个新客户要容易的多。

  3.转介绍系统搭建

  一个客户背后有250个潜在客户,这是世界上伟大的销售员——乔.吉拉德说过的一句话。

  这是著名的250定律,意思大概就是,在每位顾客的背后,都大约站着250个人,这是与他关系比较亲近的人:同事、邻居、亲戚、朋友。如果你得罪一个顾客,那么你很有可能就会损失250位要购买你产品的潜在客户。

  所以,要做好老客户的维护工作,增加客户对你的好感,也许在未来,他身边的朋友、同事、亲人需要产品时,那么他就会介绍你的产品给他们。

  当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暗示客户进行转介绍,比如:折扣,只要他的朋友通过他的介绍购买我们的产品就能享受一定的折扣。

  这个转介绍系统并非是要开发一套真实的系统,而是要设计一个老客户转介绍的流程,也许只是一句话,你就能获取更多的客户。

  八、放大

  做完上述七步,相信你一定赚了一些钱,这个时候你就要考虑放大了,比如:组建团队,加大产品推广力度,根据客户痛点研发新产品等等,如果还没赚钱,那你确实不适合卖货,赶紧转行吧。

  写在最后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战测试,然后根据测试结果不断的优化,我们才会越做越好,而不是自己在那里瞎想。很多人,在还没有做的情况下,就开始想要出现的问题,这是不对的,也许你想的问题,在执行过程中根本不会出现,或者出现了,很容易就能解决。实践出真知。

  本文作者:孤鹤,微信:178889913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