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距离不是网络上的互相“@”,而是田埂上的席地而谈;不是微博上百把字的政绩吆喝,而是现实中无数次的为民解困;不是坐在办公室里上网吸引眼球、求关注,而是改善投资环境、引得凤来仪。

  如果要为“信息时代”标注几个注脚,微博无疑首当其冲。借助这个门槛极低、雅俗共赏的介质,各种信息得以及时的互动传播,许多社会问题在不断的“转发”与“评论”过程中,得以解决。可以说,微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制造了一个与官方媒体相呼应的“民间舆论场”。

  基于这一认识,许多地方在相继开通政务微博的基础上,又有了不少“创新之举”。其中最值得一说的是浙江天台市的微博考题。该市在选拔干部时,设置刚性指标:要求应考者在考场上写微博,而且要求写得生动、能吸引眼球。当地有关部门称“此为干部的必要技能”。媒体报道说“这是国内微博写作首次成为干部选拔考题”。有了这个“首次”,我不知道今后其他地方会不会也竞相模仿。倘若天台的“经验”得到推广,很多地方的公务员们,估计都要把最核心的注意力转移到网上了,届时相关部门可能还得开办培训班,传授让微博“更吸引眼球”的技巧。问题是,果真如此,所有人都忙着上微博吆喝去了,谁到田间地头、街镇厂矿了解民情、解决问题?

  郑州seo认为人们对网络有着严重的依赖症,不经意间就可能沦为它的奴隶。包括微博在内的各种互联网产品,纵然有着这样那样的附加值,但它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工具”,而非社会本身。如果我们简单地把微博世界等同于现实世界,偏执地把人的力量归结为微博的力量。那么我们就很可能绕进一个“工具迷信”的漩涡。举个例子,一个农家小孩得了白血病,急需帮助。这一信息通过微博的转发,迅速形成舆论热点,打开了人们的爱心阀门,最终募集到救命的善款。于是有人就开始欢呼微博的无穷力量。可是,这难道真的是微博的力量吗?不是。毫无疑问这是人的力量,是每一个爱心个体的力量。微博最大的作用,无非是为这种力量找到一个共鸣的着力点。

  假如没有微博,类似的问题也可能通过传统媒体协调解决。有了微博,传统媒体无法兼顾的问题,有了更加充沛的表达空间,即在的问题有了更加多元的解决途径。由此说来,微博本身和代表 “官方舆论场”传统媒体一样,具有鲜明的大众媒介属性。既然如此,地方的干部选拨,不加选择地“唯微博是举”,就有些“迷信工具”的嫌疑。我觉得,天台市这种微博考题,更适宜用做宣传干部的考核,而非全部干部。你想想,那些负责农业农村的、城市建设的、信访接待的、纪律检查的干部们,那些天然就必须经常贴近基层、深入群众的部门和官员们,整天抱着电脑或者手机写微博赚吆喝,这正常吗?这并非过度引申,在中国往往是“屁股决定脑袋”、考核指标决定行政思路。

  学者葛剑雄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提出过这种担忧,他认为,微博只能是一个辅助手段,过度夸大微博的作用,某种程度上是阻碍正常的改革渠道。

  都说微博和网络拉近了干群的距离。殊不知,最近的距离不是网络上的互相“@”,而是田埂上的席地而谈;不是微博上百把字的政绩吆喝,而是现实中无数次的为民解困;不是坐在办公室里上网吸引眼球、求关注,而是改善投资环境、引得凤来仪。信息时代,我们的官员们不能固步自封,不重视微博的强大辅助功能,也不能偏执短视,把微博当做“救命的稻草”。真正能够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救人并自救”的,只有政府自身的真抓实干,而非某种虚拟的信息工具。 本文由郑州seo整理发布!!!

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郑州seo|郑州seo培训|郑州网站优化--朱彬彬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