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社区是discuz最后的救命稻草吗?

  

  什么是微社区?在飞速变革的互联网时代,新东西新概念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微信作为一个移动互联网的成功产品,她的每次小小变动,都牵动了各方的神经和大家心里柔软的心房。那什么是微社区呢?以下是微社区官方的解释:

  微社区简介

  微社区是康盛Discuz! 团队开发的手机上的新社区。微社区解决了以下问题:

  1、微社区是基于微信公众账号的互动社区,它可以广泛应用于微信服务号与订阅号,是微信公众号运营者打造人气移动社区、增强用户黏性的有利工具。

  2、微社区解决了同一微信公众账号下用户无法直接交流、互动的难题,把公众账号“一对多”的单向推送信息方式变成用户与用户、用户与平台之间的“多对多”沟通模式,双向交流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互动体验,让互动更便捷、更畅快。

  3、微社区首次把web2.0的交互模式引入了微信公众平台,基于话题和共同兴趣,结合发帖和回复,促使用户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转向移动互联网信息创造者,在公众账号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中共同完成内容制造和传播。

  从以上可以看出,微社区是作为微信的辅助项目,是为了填补微信里公众账号用户之间交流不便而开发的产品,一切都是围绕着微信。Discuz! 论坛历史悠久,从创立到现在有十几余年,其中几度辉煌,方向盘始终是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里,操纵左右。自从智能手机的出现,互联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似乎一切要重头再来,重新洗牌,让人迷惑,无所适从。巨头们开始火拼,张开鲸吞大嘴似乎要吃掉一切。小鱼小虾则在观望,无力,无从,连吐糟的力气都失去了。其实,discuz机会还是很大的,只是战略眼光越来越小气了,不能成为附庸,一定要有自己,不然很难说将来会成为腾讯的鸡肋。

  为什么说会成为腾讯的鸡肋,bbs整体下滑趋势,就不用去阐述了,大家有目共睹,最好最大的机会还是在手机,discuz不革新进取,没落是迟早的事情。不清楚微社区是不是康盛的创意和想法,如果是,那说明康盛团队还是有一定的危机感,仔细分析了一下微社区功能和架构,她的功能就是方便微信里公众平台用户交流之用,discuz费心费力去开发,内测,不知道想过没有一个事情,微社区和腾讯微博和QQ空间有哪些区别呢?这些产品已经很成熟,功能强大,同时他们也是基于qq用户关系,无论从哪方面看,如果直接用来做微社区岂不是更好?为什么要再生一个呢?笔者在思考里面的答案,答案很简单,就是五个字:不能太相似。腾讯的所有产品都是基于qq用户关系,很多产品从简单到复杂,根据用户的不断变化的需求在调整,只是到后来,在一看,它们是惊人的相似,只是衣服不同而已。微信的功能,其实手机qq也基本上具备了。相似的东西太多,它们会搞乱用户群体和目的性体验感,虽然这些产品背后都有qq用户关系在支持,如果没有个性和性格,对于市场的开拓和用户求新猎奇的心理满足,都不是明智之举。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腾讯的再造再生能力无人能比,所做的东西不是典范就是传奇,最关键的很快让你觉它们就像水和电一样离不开了。

  有一种感觉,不知道对不对?微社区完全可以不用康盛来做,只是康盛比较闲,被安排。另外,感觉腾讯在抛弃康盛,想杀鸡取卵,但是鸡不够肥,不好下手。另外,感觉康盛在抛弃大小站长,似乎又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为什么这么说?移动互联的船票已经所剩无几了,谁不急?Discuz一直没有找到兴奋点,基本上在啃老本。面对移动互联网,无所适从,做了手机版和完善wap版之后,面对移动互联网,想想看,discuz就做了这点事,而且还磨磨蹭蹭的,习惯于大小站长们呼声捉急喊天怨地式发帖回帖,然后救世主版来解决问题。大小站长们也习惯了,其实大家都在一个锅里,里面有清水,下面有温火。没有危机感,结果很不好。

  总感觉机会还是有的,discuz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大小站长们的支持,鱼不能离开水,水里也不能没有鱼。这是站长们和discuz的关系。康盛帮腾讯做微社区,无可置疑,可是做微社区,和我们站长们有多大的关系呢?其实,我个人感觉discuz已经尽力了,她心里想到了大小站长们,只是无能为力。很多地方论坛甚至做不过一个实体店的粉丝用户,问问?还有搞头吗?可能将来discuz的服务用户群体不是站长了,是那些实体店的大小老板们,站长们好好想想吧,是洗洗就睡觉,还是改行卖红薯?或者摆个水果摊。不是说笑,也不是危言耸听,将来发展趋势就是如此。就像屌丝越来越不好泡妞道理一样。市场竞争没有同情,只有适者生存。Discuz 将来的路,不仅要做产品开发,还要做产品运营,现在的市场,大小站长们已经无力去对抗,需要discuz这个带头大哥,搞点大手笔,带领小伙伴一起,打破藩篱,共同发展,面向未来。不是说未来一切皆有可能吗?(文章来源: Discuz!论坛http://www.discuz.net/thread-3512222-1-1.html)

...

标签:

  

1

  2亿美元融资,10亿美元估值,这是投资人对转型后蘑菇街的定价。

  你应该还记得PingWest对蘑菇街的报道——2013年,蘑菇街摆脱了“导购网站”的定位,上线了自建电商平台“优店”,完成了转型。这家长期寄生在淘宝平台上的导购网站,终于依靠垂直化、社区化以及低廉的服务价格在巨头之外寻找到了独立发展的土壤。蘑菇街目前有着8000万用户,手机端月活跃用户超过3500万,在不久前刚刚完成的D轮融资中,它获得了来自厚朴投资、挚信资本等数家基金的2亿美元投资。

  但蘑菇街的转型还远没有完成。维护新建立起来的电商平台,不仅意味着要继续吸引流量,蘑菇街开始需要完全由自己维护商户关系、完善商户后台,把控商品质量,实现平滑过渡以及用户和商家的对接。垂直导购网站以小搏大,能够做到大而全的电商平台无暇顾及的精细化运营和用户互动性,但在以上提到的方面比起淘宝来仍稚嫩许多,而这才是下一阶段蘑菇街的真正挑战。

  围绕这些问题,蘑菇街CEO陈琪接受了PingWest的采访。他告诉PingWest,对于转型之后的这些问题,一方面,蘑菇街选择跟ShopEX、e店宝等专业商家管理软件提供商合作,解决商户的后台问题,另一方面,它与百度、360和微信等平台合作,以解决流量和支付的问题。而对于商户资质评定和筛选、售后、商品质量等方面,陈琪坦言,这些都是“长期的工作”。

  陈琪承认如今的蘑菇街仍没有实现盈利,不过陈琪看上去并不担心这一点。“以服装为主的时尚消费品类,毛利会远高于3C、日用等常见大品类”,他解释说,“我和投资人都对未来的盈利抱有非常乐观的态度。”在新一轮融资中,蘑菇街的估值达到了10亿美元。

  那么,蘑菇街转型之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保持流量、维护商户关系、搭建后台?怎样弥补业务短板?PingWest对蘑菇街转型后的经营提出了10个问题,看看陈琪是怎么回答的吧:

  PingWest:与导购网站相比,自建平台在产品、技术和运营上侧重点发生了哪些变化?

  陈琪:事实上,自创业以来我们一直都专注在“女性时尚消费品零售”这个领域,只是我们的产品核心经过了几次升级,从最初的“消费者社区”发展为“社会化导购”,又在去年底再次升级为“社会化零售平台”。因为长期专注在这个领域,我们的产品、技术和运营都不需要大的调整,适当调整组织架构就可以适应新的平台需求。

  PingWest:转型后蘑菇街是怎样维持并扩展流量来源的?与转型前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在目前入驻优店的商家中,原淘宝卖家占了多大比例?如何吸引卖家入驻优店平台?

  陈琪:我们一直相信最好的营销还是用户的口碑,所以长期专注于女性时尚消费品的研究,特别是对时装的理解和发展,是我们持续扩展用户规模最重要的原因。同时,和其它互联网公司一样,我们已经将资源重心投入到移动互联网,在我们的新增用户中,绝大部分都来自移动互联网。淘宝是目前商家可选的最大最好的全品类交易平台,因此已入驻优店的商家大部分都有淘宝开店的经历。这些经历有成功也有失败,但优店商家中只经营优店一个平台的商家数量在持续的增长,相信随着我们的平台规模继续扩大,这个趋势会持续。

  PingWest:优店的商家是如何与后台对接的?搭建起电商平台之后,在技术上提出了哪些新的需求?目前完成度如何?

  陈琪:除去完善的基础后台,我们在优店上线后不久即推出了Open API来帮助商家对接自己的后台系统,最基本的订单管理、运单打印功能都可以很轻松的实现。我们也和ShopEX、e店宝等专业商家管理软件提供商展开合作,期望能尽快给商家提供全面完善的基础工具环境。

  PingWest:如何对商家进行资质判断,以及筛选?

  陈琪: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很难简单地对商家作出好或不好的判断。因此我们首先建立一套完备的规则,并尽力保证它可以公平公开地执行,然后按一个事先建立好的数学模型对所有商家的表现打分,最终按这个得分来提升或淘汰商家。当然这个模型的主要变量权重是随着市场情况变动的,如果我们发现商家响应买家的咨询时间过长,我们会就把首次响应时长的权重提高,来识别那些不能按平台要求提供良好服务的商家。

  PingWest:如何维持转型之后的用户体验?比如,售后问题,货品的来源和质量问题。

  陈琪:这是另一个长期工作。我们首先保证有足够的商品更新度,也就是商品数量,这是用户体验最表面的一层,必须先做到。然后我们会对品质、价格、服务等因素按难易程度一一地管理、提高。比如最近我们就在重点抓发货速度,在一段时间内我们很多同事都会投入到这个事情里,客户经理会直接联系发货慢的商家了解情况,客服会建立预警机制,算法工程师会调高发货快的商家权重……任何一个小细节都需是全公司的努力,所以现在的工作确实比以前更难了,但这也正是门槛,我们会非常专注地把这个品类的用户体验做透,让竞品无法跟随。

  PingWest:微信支付在无线端和PC端都占到了交易额很大比例,你们跟微信支付的合作过程是怎样的?

  陈琪:我们应该是微信支付的第一批合作伙伴,整个合作过程非常简单,就是基于“双赢”的考量,我们积极鼓励用户采用微信支付,微信也会以“立减”等补贴来刺激用户在蘑菇街下单。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微信支付本身的稳定和易用,就这半年的合作来看,我对微信支付非常满意。

  PingWest:自建电商的利润率总体有多少?你们将通过哪些手段来提高毛利?

  陈琪:我们还处于市场投入期,除了会收取一定的交易分成来做为市场调控手段外,暂时还没能做到盈利。但以服装为主的时尚消费品类,毛利会远高于3C、日用等常见大品类,因此我和投资人都对未来的盈利抱有非常乐观的态度。

  PingWest:除了腾讯平台之外,蘑菇街还与哪些平台进行了合作?合作方式有哪些?效果呢?

  陈琪:除了腾讯,我们和百度、360等大流量的平台一直有很好的合作,同时我们也和上下游的供应商有很好的合作,比如前面提到的ShopEX。

  PingWest:你们未来是否会扩展品类?是否会做自有品牌?为什么?

  陈琪:恰恰相反,我们有可能会收缩品类,我一直认为更加专注会是我们成功的主要因素。所以在看的到的将来,我们也不会有自己的服装品牌。

  PingWest:蘑菇街应该不会涉足自建物流,那么你们现在与物流公司是怎样合作的?

  陈琪:目前没有和物流公司直接合作,但我们正在尝试和校园中的代发点合作,希望可以提高女学生的收货体验(因为很多快递进不了校园)。

  注:图片来自网络

...

标签:

“反用户体验”的Zulily:聚焦妈妈闪购,市值超90亿美元

  

用户体验

  Zulily,一家面向“妈妈们”的美国闪购网站。

  和大多数闪购模式不同,Zulily显得非常有个性。首先它的配送时间非常长,通常消费者从下单到收货至少要等待15天。在物流这么慢的前提下,Zulily每单还要收取5.95美元的配送费。不仅如此,Zulily还不允许换货,也不允许用户评论。

  由此可见,Zulily是一家非常“反用户体验”的公司。但是,Zulily的发展却非常迅速。2010年1月,Zulily正式上线,2013年,Zulily的销售额达到6.96亿美元,2014年,Zulily预计营收最高有望达到12亿美元。

  2013年11月20日,Zulily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市值最高一度突破90亿美元,与国内闪购网站唯品会相当。

  那么,Zulily凭什么得到市场的青睐?

  深耕“妈妈市场” 对接中小品牌

  女性一直是消费的主力军,而Zulily的商业模型恰恰围绕着年轻的妈妈们展开。据统计,在美国,女性掌握着家庭73%的消费支出。不仅如此,在网上购物这一领域,女性用户占比为40.8%,但她们的消费占比高达61.1%。

  另一方面,年轻妈妈是非常庞大的一个群体。美国人口调查局的数据显示,美国拥有18岁以下小孩的家庭达3800万个,这些家庭覆盖的总人口数高达1.21亿人。妈妈市场的空间巨大。

  虽然与母婴电商一样,聚焦于妈妈群体,但Zulily的主打品类是童装,童装占Zulily一半左右的SKU。围绕童装这一核心品类和年轻妈妈这一用户群体,Zulily将品类逐渐扩张到了女装、玩具、婴儿车、厨房、家居用品等行业。2013年,Zulily的非童装SKU占比提升到了57%。

  在产业链的另一端,Zulily连接的是成千上万的中小品牌,但童装和女装行业的品牌集中度很低。以GAP为例,2013年GAP在美国地区的销售额为38亿美元。但我们推算其童装规模只有10多亿美元。

  中小品牌受制于规模,其销售渠道往往都很局限,他们对新兴渠道有非常强烈的需求。在Zulily平台上,大型连锁品牌只是一个补充,Zulily的主要供应商是中小型品牌和代理商。截止到目前,Zulily已经累计与超过1.3万个品牌合作过。Zulily已经成为了一个连接中小品牌与消费者的平台。

  正是因为面对中小品牌,所以Zulily能争取到更好的销售条件。Zulily的毛利率一直保持在45%左右,巨大的利润空间使得Zulily可以有效的覆盖各项运营费用。截止到2013年底,Zulily的累计销售为11.9亿美元,但其累计亏损仅4500万美元。Zulily从未出现过巨额亏损,公司一直健康稳步的发展着。

  

  “闪购模式”助力增长

  在商业模式方面,Zulily选择了用“限时抢购”这一模式来匹配上游的中小品牌和下游的妈妈用户。

  Zulily的商品每天早上6点准时上架,新品信息会通过邮件或APP同步推送给注册用户。每天上架的商品款式超过1000款,价格通常比吊牌价低50%以上。每款商品的在线时间只有72小时,限时限量。

  闪购模式在许多维度上激发了女性的购物需求。首选,深度折扣迎合了消费者淘便宜的需求。而限时限量营造的稀缺性能够刺激用户的冲动消费。另外,每天上新、定期淘汰的机制极大的丰富了商品的供给,在满足消费者“逛街”需求的同时,也能有效提高用户的粘性。

  目前,Zulily的活跃用户年均消费4.5次,较2010年的2.4次大幅提高。用户粘性的提高带动了客单价的提升,平均每个活跃每户每年在Zulily上的消费金额达244美元,在2010年的基础上接近翻倍。

  不仅如此,Zulily整体活跃用户每年都在保持着翻番的增长。2013年,Zulily在北美地区的活跃用户突破300万人,在英国地区还有约15万的活跃用户。同时,Zulily 77%的流量来自EDM、APP或直接访问等免费渠道。Zulily的用户经营收效良好。

  Zulily利用闪购这一模式,下游聚集庞大的年轻妈妈消费者,上游对接大量的中小品牌,在成立的短短四年里取得了高速的发展,并已初具规模。

...

标签:

中国网站备案制度的弊端:繁琐复杂时间长成本高

  网站备案制度繁琐复杂时间长成本高,建网站要备案,转接网站主机要备案,修改备案信息(哪怕是一个电话)也要备案,新增网站也要备案。网站那好后, 工信部还要抽查核对信息,核对错误要注销备案。。。。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复杂繁琐、周期漫长的网站备案制度,迫使很多网站选择把主机放在国外地区(此 “国外地区”指大陆以外的地区,含香港台湾,下同)。

  

  中国备案制度的危害:

  1、损害网站运营者的利益

  开通网站要备案,备案使得网站运营者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包括时间成本,金钱成本,人力成本等,备案要花一个多月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在现今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时间就是生命,效率低下、周期漫长、复杂繁的网站备案制度就是在屠杀生命。

  2、损害国内IDC服务提供商利益

  网站服务器设在国外,损害国内公司的利益,中国网站备案制度却养肥了大量国外IDC公司。这就好像政府通过行政手段限制国人购买国产商品,迫使国人购买价格更高、服务更差的国外商品的道理是一样的。

  3、阻碍国内IDC公司之间的竞争

  网 站开通需要备案,而网站主机由一家IDC公司转移到另一家IDC公司(换服务器),也要进行备案(备案接入,流程复杂繁琐程度跟重新备案一样),而网站备 案需要大量时间,甚至三四个月时间,这使得网站运营者不愿意更换网站主机提供商,不愿意更换IDC公司,使得国内IDC行业没有得到充分的竞争发展。

  4、影响中国信息化

  国外主机网站的访问速度不及国内主机网站,而在备案制度下大量网站主机设在国外,使得这些网站在国内的访问速度不高,从而影响到中国的网站的整体水平,影响中国信息化。

  5、威胁国家安全

  大量网站服务器设在国外,使外国政府容易获得网站服务器中的文件资料信息,在美国凌镜门事件曝光的背景下,可以想像,如果服务器设在美国,网站的所有信息都会被美国政府和间谍所窃取,一些企业机密信息甚至是政府国家机密信息、军事信息可以被泄露,威胁中国国家安全。

  6、造成中国政府监管困难

  网 站服务器设在国内,中国政府可以监管到,如果网站是违法犯罪的网站,中国政府可以很容易的找到关闭,并找到网站运营者,但如果网站服务器设在国外,中国政 府几乎不可以进行任何监管,哪怕中国政府与国外政府签有相关协议,监管、关闭网站、甚至追查网站运营者都是非常困难的。

  7、损害中国国家形象

  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中国有网站备案制度,这个可能被国外势力做文章,造成中国网络审查、中国言论自由等问题的不良影响,影响到中国的国际形象,损害中国国家利益。

  PS, 工信部要求网站要将备案号放于首页下方,并链接到工信部的网站,以供查询,但是那个工信部的查询网站,做得很狗屎,连我这个对备案还算比较了解的人查询起 来都很困难,更何况那些不懂备案不懂技术的普通人了。这边我建议链接 过去直接显示查询结果,跟那些网站认证一样。

  写在最后:

  中国网站备案制度,祸国殃民。备案制度无法阻止违法网站,但不实行备案制度也可以整治违法网站。

  对备案制度的建议:

  1、取消备案制度,采用主机采取实名制

  取消备案制度,然后对网站主机实行实名制,即,如果想要在这个公司的主机开通网站,需要在这个公司进行实名制验证,如果提供个人身份证、企业营业执照等,通过后,可以在该公司开通任何网站,如果网站出现违法内容,可以根据实名制的信息对网站负责人进行法律制裁、追责。

  2、优化备案制度

  全国统一备案流程手续,简化备案资料,减少备案时间,并且备案过的网站可以任意在国内服务器主机自由转移,无需进行备案接入重新备案。

  文/hongdingjin 文章来源:卢松松博客http://lusongsong.com/reed/1077.html

...

标签:

小米是如何构建主题商店的?

  小米的主题商店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在于,它已经不再靠厂商贴钱主导,而是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体,让众多的第三方设计师和制作者也分享到了它的“红利”。

  

  四年一届的世界杯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细心的米粉一定已经发现了小米官方已经推出了免费的“世界杯主题”供米粉使用。对于相当一部分米粉来说,小米手机最吸引他们的地方在于有大量的主题可以选择。

  对于眼下虎视眈眈希望“干掉”小米的厂商来说,虽然在硬件上已经能够做到不逊于小米,但是在软件层面,MIUI的优势依旧十分明显,MIUI经过4年的迭代,不仅搭建了一个稳固的软件生态,更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

  想要从软件生态上缩小与小米的距离,首先就要了解小米的打法究竟是什么。

  在MIUI生态体系里,主题商店无疑是最具特色的一部分。主题商店本身并不神秘,许多手机厂商都有类似的服务,但是大部分都是厂商都是自己花钱请设计师来制作主题,而且数量十分有限。小米的主题商店则不同,它已经不再靠厂商贴钱主导,而是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类似于苹果的App Store,让众多的第三方设计师和制作者也分享到了它的“红利”。

  据MIUI产品经理许斐介绍,目前小米主题的设计师中,个人运作的最高单月收入可以达到7、8万,公司化运作的一个月几十万的收入都不成问题。

  小米主题商店至今已经收录了超过4000套主题,其中收费和免费的比例在3:1,免费主题的下载量最高能够过千万,收费主题平均也有上万套,卖得最好的有超过5万套。如今,主题商店每月能够为小米带来200万元左右的收入。另外,据小米官方的统计,大约60%以上的小米用户都会使用主题的服务。

  小米的这套主题生态究竟是如何构建起来的呢?

  第一阶段:自然生长

  小米并不是一开始就意识到了主题的潜力,在MIUI发布后的两年时间里,小米的主题生态一直处在自然生长的状态。

  随着MIUI用户规模的增加,一些米粉开始自发制作MIUI的主题并上传到论坛上与大家分享。小米的编辑则会将这些主题统一收录到小米的官方主题库中。

  除此之外,小米还会举办主题设计大赛,官方拿出少量资金作为奖励,鼓励爱好者设计主题。不过,早期的主题大赛更多是从营销的角度考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让MIUI在用户那里建立起良好的口碑。

  到2012年底之前,通过这种自然生长的方式,小米已经收集了1000套左右主题。

  经过两年的运作,小米官方也开始意识到用户对于主题的旺盛需求,于是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小米内部开始筹划建立主题商店。“我们当时的想法还是很朴素的,就是觉得主题是一个好玩的功能。大家对美和个性化是有需求的,没人喜欢一成不变的东西。”小米产品主管许斐告诉《商业价值》。

  在筹备阶段,小米其实并没有明确的商业化目标,后面之所以会引入市场机制,目的是为了提升主题商店的运营效率。因为无论是靠官方贴钱来做主题,还是靠爱好者凭借兴趣的自发上传,效率都十分低下,而且主题的质量也会参差不齐。小米希望通过市场的力量来扭转这一现状,“我们做一个以钱驱动的生态的根本目的是想把盘子做大。让用户有好玩的东西。”

  第二阶段:构建链条,体系化运作

  在下定决心构建一个类似App Store的主题生态后,小米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筹划一整套主题的平台体系。

  这套体系包主题的上传、发布、更新的机制和流程,编辑的审核和推荐流程,以及用户的支付流程。小米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开发出了平台系统,并在2012年11月对外发布。

  有了基础的平台,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人吸引到这个平台上来。

  小米主题商店最早一批的种子设计师是靠人脉和关系吸引来的,由于之前运作主题设计大赛的缘故,小米与业内一些设计网站建立了关系,并且结识了一批专业设计师,依靠这层关系,小米开始找一些相熟的设计师来约稿,小米官方的团队帮助他们把设计稿变为最后可以在手机上运行的主题。

  而另外一边,从用户的角度看,早期的米粉大多都是互联网的深度用户,对于付费这件事,相对容易接受。所以,种子设计师们很快就收到了回报。虽然当时一款主题一个月的销售额也就只有区区几百元,但是起码让设计师们看到了希望,经过设计师们的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尝试为小米的主题商店设计主题。

  讲到这里,大家需要简单了解一下一款主题的生产流程。

  主题的生产工序大约分为两个环节。一个是主题的设计,比如图标、背景图案的设计,这些都需要发挥设计师的创作才能。另外一个环节就是制作,设计师创作的素材需要经过一些技术环节才能变成一个可以真正运行在MIUI系统上的主题。

  大部分设计师只是擅长美术的部分,对于技术并不在行,因此在一套主题的生产过程中,就需要设计师和制作者这两类人合作才能完成,缺一不可。

  小米虽然有自己的官方主题制作组,但是毕竟人手有限,初期还可以为设计师制作主题,但是随着设计师规模的扩大,这种方式显然难以为继。

  “我们一直以来的一个想法是,你要培养生态,就必须能把技艺传递出去。绝对不能把技艺只拿在自己手里,那样生态是长不起来的。”许斐说。

  为了培养技术人才,小米开始主动举办线下的讲座,免费向米粉中的爱好者进行主题制作的培训,此外,小米官方也开始制作教程方便爱好者学习,通过这些方式,小米逐渐培养了一批掌握主题制作技能的人。

  至此,主题生产链条上最重要的两个角色均已就位,小米的主题生态的基础链条也就此完成。

  “接着,我们就开始牵线搭桥,比如说哪个设计师有一个新的方案,谁能来帮忙做。比如觉得300块钱的制作费,你能不能接受。通过我们的牵线搭桥,大家就可以慢慢自己玩起来了。”

  据许斐介绍,许多小米主题的制作者如今每月已经可以赚到几千块钱,“一些好一点的制作者,一个月赚个6、7千块钱完全不是问题。”甚至有优秀的主题制作者直接被招进了小米工作。

  第三阶段:完善细节,培育生态

  虽然基本的生态链条已经搭建了起来,但是依旧有诸多细节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设计师和制作者之间是经济利益的关系,因此就会涉及到信任的问题。比如,存在制作者盗用设计师方案的风险,或者,设计师拒付制作费的可能。

  作为平台方,小米又专门建立了一套评价管理体系,类似于一个星级评分系统,对设计师和制作者双方开放,通过这种方式来使双方建立信任。

  遇到一些“难搞”的设计师,小 米也有自己的对策,“比如有时候有些设计师要求很严格、非常容易‘较真’,我们就拿过来由我们自己的团队来做了。”许斐说。

  除了信任的问题,如何留住优秀的设计师同样是个棘手的问题。

  小米的主题商店是一个市场化运作的生态,这也意味着风险的存在,设计师制作一套主题大约要花费一周以上的时间,但是花费大如此度的精力做出的主题,很可能在市场上遭到冷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小米针对设计师推出了“保底机制”,即向设计师们承诺,如果主题的销售达不到一定的销售额,那么小米官方会出钱补贴设计师。通过这样的方式,解除了很多设计师的后顾之忧。据悉目前有超过一半的活跃设计师可以享受到保底。

  有人可能会担心这种保底机制会造成主题商店运营成本大幅上升,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去年也就掏了几万块钱补贴。”许斐透露。

  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细节是,设计师想要推出一款主题,就需要雇佣制作者合作完成,这就意味着前期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而制作一款主题通常的收费是300到800元,视主题的难易程度而定。为此,小米官方也会对优质设计师进行制作费的补贴,以鼓励它们创作。

  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小米的主题商店在2013年迎来了爆发,全年有超过2000套主题产生,是此前两年总和的两倍,目前小米每月入库的主题已经能够达到400套左右的规模。而一些设计师甚至成立了工作室进行公司化的运作,而不再只是单打独斗。

  未来:更大的生意

  目前小米的主题主要还是在单个销售,平均价格大约在6米币(折合6元人民币),但是小米的团队已经在探究更多的玩法。

  比如,小米官方希望通过包月服务让主题的平均价格下降,从而进一步降低主题使用的门槛。根据许斐介绍,目前互联网业内虚拟物品的销售大约在百分一左右,即百分之一的用户会付费购买增值服务,而她也表示,小米主题的付费情况比1%的行业平均水平要略高一些。

  另外小米已经在尝试更高级的玩法——通过主题拉动周边产品的销售。比如在一些主题的下载页面,会提示用户有同款的彩壳销售,用户点击就可以跳转到小米商城下单购买。

  虽然眼下小米的主题商店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小米对于主题商店的商业化还有着更宏伟的设想。

  小米联合创始人、MIUI总负责人洪锋告诉《商业价值》,未来主题的主要收入或许并不来自于C端的用户,而是B端的商家。在他看来,主题是一个传递企业文化非常好的载体和途径,此前小米就曾与可口可乐合作推出过相关主题。

  “如果说一个品牌点击广告就值挺多钱的话,一个主题上面都是你的元素,用户又天天在用,那你说这得值多少钱?”洪锋说,“而且通过主题,品牌商可以找到它天然的粉丝,因为你只要看到底谁在用就知道了。”

  从去年开始,一些影视剧在宣传推广时也开始找到小米合作,通过主题来扩大影响力。此前《美国队长》上映时,小米还曾与团购网站格瓦拉合作推出了美国队长的主题,仅第一周时间下载量就达到了55万次。

  不过,目前小米与商家的合作还并没有涉及太多“真金白银”,但是从洪锋的表述中可以感受到,针对企业客户的商业化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迟早就会启动。

  对于所有视小米为敌的厂商来说,小米主题商店的运营无疑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业界天天挂在嘴边的“软硬结合”不仅是做出一款漂亮的ROM那么简单,围绕ROM其实还有大量的工作可做。事实上,年出货量在千万量级的手机厂商完全有资本和基础去学习小米主题商店的玩法,而只有当这些厂商真的构建出一套独立的主题生态的时候,“打败小米”才不会沦为一句空话。(本文首发钛媒体)

  原文出处:http://www.tmtpost.com/117613.html

...

标签:

弯道超车,地方站长打造微信盈利的干货分享(一)

  最近一直在关注A5的关于地方站长运营的文章,发现很久没有地方站长的动静了,似乎地方站长发展遇到了瓶颈,甚至一蹶不振,原因是很多站长错过了地方网站创建的最佳时期,又被移动浪潮打的找不到北。

  大家也可能都注意到了,现在看各大站长网站,几乎关于站长运营、建站的文章都逐渐在减少,大都在谈移动、应用、微信等等。现在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搞网站的。在移动浪潮下,高成本、低盈利是站长进入的门槛。今天,我就结合自己运营微信1年多的一点点经验和大家分享下,希望大家不要放弃站长梦想,换个思维,其实也可以做的很好。

  一、站长应该怎么入手微信运营 微信赚钱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正因为营销泛滥,微信也出了一系列的打压政策。所以,大而广的微信根本不适合县级地方站长玩。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也通过微信大致搜索了一下,中国很多县级市的微信公众号几乎是空白,一般认证的不会超过5家,而且大都是商家,是服务号。有的地方微信总数才30多个,很多微信都是常年不更新,处于无人管理状态。甚至有些当地做的比较好的地方网站门户对微信都不重视,还是把重心放在PC,有些开了微信但没有精力搭理。

  所以,对我们建媒体型订阅号微信号没有任何影响。这也给我们找到了一个思路,微信就像网站一样,没有人做,就是市场,我们先下手为强,要做精,做细,做出特色。大家如果和我一样,在县级市,可以搜索下,如果本地没有较强的微信公众号,你就可以开始了。

  二、如果运营地方微信公众号 起初,我们的老河口在线微信公众号,也是处于无人搭理状态,那时候做了个老河口在线门户网站,就随便申请了个微信公众号,后来网站关闭了,近半年时间都没有管。突然有一天,发现微信上面有300多粉丝,都是本地的,心想,还做什么网站呢?微信一点推广都没有做,居然能聚集粉丝,而且每天还以5个左右的在增加,当时就有一种踏遍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感觉。经过研究一看,原来,我们的微信号搜索我们本地地名,排在第二位。

  后来,我就把重心全部投入到微信来,之前买的域名、空间全部没有续费了,一心一意搞微信。县级市大家都知道,信息不是很灵通,而且我们这里大部分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所以,我就每天收集各式各样的本地信息,大都是政策、交通事故、偷盗事件、停电通知、房产信息等。就这样坚持进3个月后,粉丝开始上涨到1800人左右,这个时候遇到一个瓶颈,粉丝增长速度开始减慢,每天只有几个。分析原因,可能是我们推送的信息开始枯燥无味,收集的好的信息越来越少,大家几乎看后无人转发。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找到原因后,我就在微信上组织爆料有奖活动,凡是爆料采用的就送小礼品,小礼品全部是淘宝上的9.9包邮的,投资不多,大家也很喜欢。那个时候微信点赞分享还没有限制,光是通过这些活动的刺激,获得了大概3700多粉丝,大都是本地的哦。就这样,大概有6000左右的粉丝时候,我开始策划粉丝聚会,和大多论坛一样,发送信息,大家AA吃饭、唱K,女的免单,第一次报名的时候就有60多人,我们实在没有心里准备,就分了3批来组织。

  看到这里,很多站长都明白了吧,对的,机会来了,我开始找商家,谈合作。合作分为几种,由于篇幅不少了,和时间关系,今天就分享到这里。等有时间,继续和大家分享如何找商家谈合作,继而盈利的。

  文章由老河口在线微信:LHK100,首发于A5,新建老河口论坛:www.lhksq.com ,欢迎玩地方微信的朋友一起畅聊。

...

标签:

博主如何才能避免运营博客的“七年之痒”

  在当前网络态势下,独博的生命周期有多长?我想很多人都想知道最后的答案。事实上,现在的博客很不好做,除了内容难以坚持外,分散的阅读群体、博客较差的粘度都是博客发展的瓶颈因素。但是换一种角度想,如果你能将自己的特色长久的坚持下去那么你就是胜者。因为,坚持是决定博客发展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延长自己博客的生命周期?如何避免七年之痒,避免自己在博客上写不下去呢?笔者有自己的几点看法。

  在博客上记录求职信息

  博客与互联网有着很大的关联度,从某种角度讲,博客是网络的孪生兄弟。拥有一个点击量大、关注度高的博客总归不是坏事,因为你在博客上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并乐于给他人分享,至少说明你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目前,博客往往被认为和求职密切相关。因为人们写博客时,会不经意间将求职信息、兴趣爱好等反映在博客上,如果树立起品牌,博客知名度高,这对未来的求职大有裨益,写博客就是写自己的职业简历。所以,在博客上体现自己的职业,表达求职意愿,往往能获得更多关注,从而在求职之路上快人一步。

  将博客与工作紧密联系

  现在,很多博主在确定博客主题时,往往基于自己的第二兴趣点,这样运营出来的博客,毕竟和本职工作关联度小,自己写作时可能敷衍了事,这样也就吸引不了别人的胃口。比如,一个英语教师在博客上分享自己的健身体会,虽然写的情真意切,但是没有体现出自己的职业特点,如果他在博客中添加一些单词记忆、句式句法精度和英文翻译等信息,对自身而言,无疑是一种职业自我塑造和展现,而且还能吸引更多其他人的目光。

  在博客中记录酸甜苦辣

  博客写作力戒枯燥、教条、乏味。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不喜欢阅读机械的文章,二是爱看融入了作者自身感悟和生活体验的美文,其实博客也如此。融入自己的生活感悟,博客才血肉丰满,才显得有灵魂有思想。做一名生活有心人,对博客写作而言很重要。例如,写作博客时,可以介绍自己做域名的起起伏伏,或者介绍自己的旅游感受,使得博客看起来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些看似零零散散嘚瑟文字,其实就是人生百态、各色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是自己的心声,每次回味起来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写到读者心窝子里的真情实感,还担心难以建立起对方长期的关注吗?

  将博客看做是一个良好的交友平台

  当越来越多的人埋怨网络阻碍了人与现实社会的交流时,其实大家都忽略了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网络在某些方面扩大了人际交流圈,三五好友开通博客,分享彼此的生活乐趣,吸引陌生人加入,这这本身就是一种人脉的拓展。从这个角度上讲,博客和QQ、微信的功能比较接近,他是一个良好的交友平台。

  用博客努力学习新技术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博客的经营管理,做博客,就要敢于接受新生事物,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些,胆子大一些,步子扩一些,不要因为自己一个小小的失误就畏首畏尾,止步不前。在互联网行业,没有质疑就没有进步,体现在博客上,我们应该时常尝试一些可能令自己害怕担心的“操作手法”,这些看似冒险的方法,其实都是博客长久经营下去的重要砝码。

  博客体现自己的特色

  建立起博客并非难事,但是想一而再再而三吸引别人持续关注,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了,这是因为,大家现在的博客内容大同小异,同质化严重,特色不足,如果没有十足的亮点或是社会号召力,是很难取得客户的长期关注的。所以,博客应该体现博主自己的特色,像主体风格、图片文字搭配等,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作者是谁,做到这一点,你离成功运营博客也就不远了。

  关于博客,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观点,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之一句话,博客想要获得健康发展和用户的持久关注度,不妨在这6个方面上下下功夫,真正打造起属于自己的一方空间,这样才能获得别人长久的认可和关注。文章链接:卡七七网页游戏http://www.ka77.com/biz/sdyd/2128.html,转载请注明我的初始链接,更多点评文章可以到我的官网学习交流,谢谢。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