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成谶 龚海燕三次创业失败给在线教育的启示

  被许多自命不凡的认为头脑发热的在线教育,似乎终于迎来迎头一击:梯子网、那好网暂停运营。对此笔者不知道该怎么说,如果从一开始,就有人看到龚海燕龚总会失败的话,那我上一篇文章说到《100教育进军K12,她的第三次创业又悬了》,那我不就是神人。但笔者肯定的是,作为人类,平台关闭,如果不是梯子网,也会出现xx网,因为是一个社会的发展规律:行业总是伴随成功者与失败者,而接触过互联网其它行业的话,大概有教育人士明白:明知前面是悬崖,为何依然走的困惑了。一直在外徘徊的人,难以明白创业者的思考模式,大家站的位置不一样,站的行业也不一样,甚至风口大小都不一样,怎么会有共同语言了。

  龚海燕三次创业的失败,值得做是思考,而非自命不凡的说自己早就猜到,说龚总本身就是如此的人,说龚总的方向错误等等。更有甚者,连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最近出席某个创业训练营的时候,也用一样的套路来说的时候,嘉榔就不得不跳出一下。他认为不存在所谓的纯在线教育,对于此观点不予苟同。互联网是什么?互联网就是用来打破常规,破除传统的行业。俞总想法就相当于以前很多人不相信会有网络音乐一样,线下的音像出版等认为它们就是异类,不会长久。可是结果是怎么有目共睹,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最经典的莫过于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15年前为融资200万美元,来纽约,失败而归,15年来就没放弃,阿里IPO来纽约就是想多要点钱回去。

  同时,新东方心腹大患之一的100教育,就曾坦言是纯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平台。从今年2月份,100教育推出免费托福、雅思班级后,预约人数高达两万人次,就能够窥见在线教育的吸引力。更何况,随后新东方依葫芦画瓢一样,预约人数也不少的时候,新东方内部已经在反思了。只是屁股决定脑袋,所以不为外界而知。从新东方流出的大部分名师,基本落脚于100教育。雅思托福类的相对标准的教学,恐怕没人相信做不到。更何况100教育的后面是YY,它本身就是线上体系的产品,如果做线下的,估计不用100教育的找下家,李学凌会第一时间找他了,这不是拆自己台吗?因此,梯子网的失败,并非错在是否存在线教育这个伪问题上,留给我们的启示有三点:

  (1) 切忌贪大求全,垂直化是未来

  从针对在线教育分享的时候,嘉榔一直都强调做平台要做垂直细分类,一心梦想做在线教育淘宝的创始人或者团队。仅基于宣传目的的话,无可厚非,但如果是真正落实的话,奉劝趁早把火苗给熄灭了,这几乎是难于登天的模式。本来梯子网的路子,嘉榔一直都挺喜欢,也一直跟其它人说的一点:路子没有问题,但一直不明白网站运营的思路;嘉榔作为互联网营销的从业者,实在费解运营模式,而后来又来了基于直播模式的那好网,那时候就感觉到战线太长了。可给外界的感觉是龚总还有很多钱,但事与愿违,没有人愿意接手。最后爆出的消息真实性有待考证,可事关资金这块基本是真实的。

  龚总追求K12没有错,追求直播模式没有错。唯一的问题是太想要每个想法都希望用另外一个团队,另外一个项目来实现。就类似与定位理论说到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时候,甚少企业能够完成多元化。不少企业一旦增加自己的附属的时候,企业的就会大而杂,进而把原有给慢慢稀释到,所以很多企业走多元化发展的时候都相当谨慎。

  非要找案例的话,找个能够公开的是比如早前邢帅学院,基于PS设计为主,进而成长起来。还有一个就是秋叶PPT,借助网易的公开课等资源,专注于PPT领域。人家发展数据如何,嘉榔就不说,有时间去留意下吧。很多的垂直的行业,其实都有着低调的在线教育者在赚钱,就我所知的不下三个了。人家虽然小,但一个月五十万到100万的业绩,这种数据是稳稳的。

  (2) 钱很重要,技术是保证

  梯子网失败的原因是钱不够,龚总把钱都放到那好网或者团队不断扩建中。众所周知,建立一个在线教育团队就师资的付出就是一块大肉了,还有另外的市场的拓展了等等了。更为重要的一个是技术团队的构建,新创的项目吸引精英的手段也是最直接就是股权加薪金了,可想而知梯子网技术团队的投入相当大,另外就是技术手段的实现。一个在线教育平台,保证平台顺利才能够做好后续服务,所以技术是核心之一。

  从在线教育进入投资圈后,不断有1亿、10亿等的投入的平台出现,新华网一亿打造在线教育平台,YY用10亿打造100教育等。现在,很多人估计都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好网的出现吧,一方面是基于直播模式的,一方面是基于投资者,需要借此来融资,可惜的是俞敏洪看不起,其它投资者又望而却步,最终的结果促使龚总不得狠心关掉平台。

  一句公道话,其实很多人不必要闹,以对龚总性格的了解,不会是那种一走了之的人。人家也不容易,体量下一个连续创业者的失败的心,尤其是最近外界好像有目的是广泛的恶言恶语,各自的讽刺等语言,实在有点看不过去,当然了有失去的也不容易,还是找到合适的路子去解决,办法总比问题多的,要坚信这个。

  如果相应的事情发生在100教育身上,那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YY挂掉了,所以有个好的资本来源很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对于100教育能够花掉10个亿的质疑,而非一口否定的原因。

  (3) 要遵循产品至上,口碑为王

  《参与感》一书,相信有不少朋友阅读过了,嘉榔是小米营销的粉丝,所以这本书早早看完了。其中对于产品至上,口碑为王的理念,没有多少不认同的吧。基于小米的营销模式,可谓是干货了。作为在线教育而言,产品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学员效果体现在产品好坏的评价,而口碑的形成是由于产品与服务造成的。对于有些现象啊,嘉榔就一门不爽,你说连个成品都没有,跟我吹牛逼说投资几亿,投资了几千万,真当人是傻瓜啊,这是明显拉低在线教育智商的队友来的。

  如果对比新东方与梯子网,无疑从俞敏洪说到梯子网失败在于,并不存在在线教育,那无可厚非,因为跟新东方玩品牌、口碑,现阶段的梯子网远都不能称得上对手;但如果是与100教育对比,新东方就困扰了。一个是不断突破行业底线,一个被动的突破的公司,在学员眼中,虽然新东方的地位依然是首位,但是份额在不断的减少,更何况并非只有100教育来跟新东方打擂台,智课网、开课吧等等。

  100教育成功之处之一是找到了好的突破点:免费托福雅思课程,这种事情对于教育行业而言,简直是天荒夜谈,虽说新东方在线一直都有免费课程,但别以为其它人不清楚的是:免打着指导辅导的名义,实行是推销课程的目的。另外100教育的优势在于把握90后的心态,他们敢于进军K12领域的一个原因,背靠YY这个直播、游戏的上市公司,怎么会不懂得现今用户的心理,在很多人都说看不到新生代的时候,他们已经看懂了。

  现在,留给100教育的时间,等到一批人成长起来的时候,100教育的布局才是完整,能否等到那天嘉榔不确定,另外100教育的师资体系趋于完整了,与新东方相差无几,后面拼的是运营,找到好的运营思路,100教育继续牵着新东方在线走是时间问题。

  作者注:黄嘉榔,在线教育第一自媒体(微信号:hjialang),某大型教育机构从业者,分享教育实践经验,关注在线教育行业发展!在线教育9群:277563196

...

标签:

从四点具体分析微信小店无法逆袭淘宝的真实原因

  对大多数人而言,微信已经渗入了日常生活中,这款出色的社交软件,因其强大的功能、受到公众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随着功能的完善和拓展,微信适时推出了“微信小店”,将营销模式和理念带入了微信,这也是微信在电子商务领域的一次新探索。而这个探索显然被很多业内人士赞誉有加。甚至有人说微信小店会成为下一个淘宝。其实和淘宝网相比,微信小店不论是用户消费体验,申请程序,还是营销界面,服务水平上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制约着自身的发展。小店虽然有微信这个流量红利作为保证,但是说到底微信小店的各方面硬件并不是很成熟,之所以火热有一部分是被炒出来的,那么在我看来,微信小店之于电商爱好者开店都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呢?

  小店并不是一个针对全面的基础平台。微信小店推出以来,很快受到各方关注,但是在申请认证上,微信小店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其一便是申请程序复杂,门槛较高。微信小店是基于微信公众平台打造的一套原生电商模式,在填写认证的申请资料时,比较复杂一些,例如需要验证服务号,而且还要申请微信支付功能,申请程序繁琐,申请周期也会较长,这可能会使得耐性较差的人放弃微信小店,从而影响它的发展。要知住起初淘宝为何能留住这么多用户,就是因为其简单易行的开店原则使得一些草根可以迅速成长,从而完全网赚百万的梦想。但是小店并不这样,除了开店繁琐以外,小店还没有一个透明公平的搜索机制,更多的是靠着大号引来的流量,这也就是说明小店如果没有一个大号在引流,那么运营起来的成本会很高。

  “朋友圈”商业味浓,影响用户体验。微信主要是干什么的?不少人会回答沟通,交流,聊天。没错,这正是这款社交软件的核心特征,工作一天累了,拿起手机打开朋友圈,分享一篇美文,一段感悟,看看朋友的状态,和朋友聊聊天,微信的使命就够了。试想一下,如果打开微信朋友圈,满屏都是各种产品的推销营销广告,您会是什么感受?微信营销广告的确令人厌恶,影响用户体验,甚至招致用户反感,正是微信小店的重大缺陷之一。相反,淘宝天生就是一个购物网站,有购物欲望和需求的人会上淘宝,这些琳琅满目的产品信息不仅不会对别人造成干扰,还有助于用户进行商品比较。这就是小店与淘宝最大的不同,一个主要用于沟通的软件,其本身在电商领域的号召力到底有多大,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定论。

  服务缺陷,交互性差。在淘宝购物,买的一条裤子大了,小了,紧了,您可以随时联系客服,进行退换货,但微信小店目前并不具备这些功能,有问题要询问,没有客服来解答您的问题,卖家和用户的交互性差。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微信本身就是一款社交软件,如果转移了社交这个显著特征和核心竞争力,那么微信就失去意义了,他的发展前景肯定也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久而久之,微信小店就前途未卜了。未来的手机端营销领域,一定是一个功能强大的购物汇聚地,在这点上,微信小店做的还远远不够。在以后的发展中,微信小店应该注重卖家和用户的互动性,而不仅仅只是提供一个平台,然后双方无法进行很好的沟通,这样从长远来讲,是会严重影响微信小店的发展的。

  功能不全,受限制多。微信小店需要对接支付功能的服务号必须是公司,不能是个人,这就限制了他的发展速度,以及商品的丰富程度,现在拿起手机上微信,画面简单,商品寥寥的微信小店,能激起您的购物欲望吗?目前,微信小店提供的功能太单薄了,这和运营成熟的淘宝网无法比拟。在健全相关功能上,微信小店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知道一个成熟的平台并不是完完全全靠流量堆积起来的,需要一种消费行为的环境。纵观微信小店,并没有在用户心中形成一个消费行为的共同走向,微信只是在利用流量入口这个优势罢了,相比于淘宝,微信在售前、售中以及售后上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小结:总体来说,微信小店无论从用户消费习惯还是自身功能上来讲,他和淘宝网相比都表现出了自身很多的缺陷和“短板”。这也是运营者们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弥补缺陷,一方面要靠设计者们的智慧和能力,一方面要看用户买不买账,接受不接受这个东西。在这款社交软件风靡全国的同时,如何拓展和充分挖掘他的电商功能,也是一个不能不考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微信小店能不能坚持走下去,他的前景到底如何,还要接受市场和时间的检验。所以对于喜欢电商并且愿意投身其中的站长来说,微信这个平台是否适合你真的需要一番考量。文章出处:小托福论坛,网址:www.xiaotuofu8.com,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谢谢。

...

标签:

梯子网、那好网倒闭,极客学院融资:在线教育缺了什么

  有关在线教育,业界近期存在着两种声音:梯子网与那好网的倒闭、极客学院的转型与2200万美元的融资。

1

  在梯子网与那好网倒闭消息传来之时,行业焦点就急剧转到“在线教育出现泡沫”论,由于过于激进的运营方式,梯子网、那好网仅在几个月内就花光了所有资金,龚海燕的创业也全面沦陷。

  与此同时,极客学院宣布融资2200万美元,一个前身为程序员社区的网站何以实现向在线教育的成功转型,而在业界口中的“在线教育泡沫”时期,极客学院的未来将会怎样?在线教育行业的前景又会如何?

  梯子网、那好网倒闭 在线教育盈利仍难实现

  无论是在线教育泡沫论,还是在线教育前景仍然大好的行业乐观派,都无法否认在线教育目前存在的一个生存现实:在线教育网站大多依靠融资运营,很少有在线教育企业实现自身的盈利。

  有关梯子网与那好网的关闭,某高级分析师认为这代表在线教育已经跨入类似于几年前千团大战的状态,俞敏洪则强调网站内部业务的分散与无目的性,最终导致网站的无盈利与无发展。

  对于仍未真正意义上实现盈利的在线教育产业来说,谈及“千团大战”未免过早,而投资方的激进与在线教育运营必须保持缓慢、稳定发展的内在矛盾,也加剧了运营方寻找合适的盈利方式的压力,最终促进了梯子网、那好网等在线教育的死亡。

  极客学院再获融资 内容的沉淀才是运营核心

  极客学院的经营者本身就是极客,而极客学院前身就是程序员社区的经验也更明确地告诉经营者:什么样的内容才是用户所需。

  产品核心+技术+优质内容+执行力,是极客学院成功运营的关键,他们曾通宵上线一款正热门的软件开发者课程,成功永远没有捷径,只有踏实地在产品上落下优质的烙印,不断地沉淀高质内容,在产品、服务与用户之间逐渐达成一致,才能最终实现盈利。

  在线教育发展前景:O2O也好、纯互联网模式也罢,内容仍是重点

  不是所有的在线教育都像极客学院一样,运营团队多是技术出身,对用户的每个阶段的需求都把握较为到位,但是所有的在线教育行业需要抓住的重点是内容与用户的关系,盈利与用户的关系,而非仅仅停留在运用O2O模式还是纯互联网模式运营,无论是纯互联网模式,还是O2O模式,都只是网站运营的工具,用户需要移动端,所以我们探求O2O;用户更喜欢用PC端进行团队交流,所以我们采取PC端的模式,工具起得永远只是辅助作用,忘了内容这一与用户联系密切的初心,则无论身处广阔的蓝海期还是身处行业泡沫期,都将无良性结局。

  作者:A5安然 来源:A5站长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

标签:

本地微信推广之线下吸粉实践 如何从0做到1万粉丝

  我现在手上的本地微信帐号有5个左右,从3000多粉丝,到10万粉丝的都有。但我仔细回顾了下,我这5个本地微信帐号的粉丝来源好像都有很大的区别。今天主要是跟大家介绍下,我做的一个区域本地微信。也就是我现在创业的所在地重庆巴南区,一个只有90多万人口的区县的本地微信的线下推广如何做的。

  这个帐号是我今年3月份左右开始正式运营的,算下来到现在也就半年左右的时间。当初通过之前积累的论坛,QQ群,微博等本地资源,把“巴南人家”这个微信的粉丝推到1000左右,算是打了个基础。但发现现有的线上资源耗尽后,想再有明显的增长就非常难了。

  正好这个时候偶然接触到了“微信打印机”这个产品,商家的广告说是吸粉神器。产品的吸粉原理很简单,把机器放置在人多的地方,只有关注我的微信,然后发自己手机里的相片,就能现场把相片打印出来。

  说实话买这机器前,我对这个报了很高的期望,觉得一定效果会非常好。但真正实际做了,才会知道里面的困难有多少。当时不光我一个人买了这机器,还有3个也打算做本地微信的朋友,一起去购置的。

  1:机器成本不贵,合适放置的地方难找

  机器不算贵,因为当时是几个朋友一起买的,生产机器的企业也是同行熟悉的朋友,当时也算给了我一个最低价,7000元左右吧。当时市场上的微信打印机很多都是卖1万多。另外照片和墨水的成本一张在2毛左右。

  算下来打印一张相片,也就是消耗2毛钱。因为在我看来一个本地微信粉丝,至少价值5元钱一个,因此这2毛钱的成本,我完全是忽略不计的。但机器是有了,但没有足够的线下资源人脉,机器放不出去,那这机器也是浪费了。

  因为我之前尝试做了几个月的本地社区,和部分巴南的本地商家还一定的合作来往。因此在微信打印机才买来的时候,就放置到巴南本地人气最旺的电影院里。但电影院只提供场地,需要我们自己有人去引导,并且要求一周有2天需要推广电影院的微信号。

  当时在电影院放置了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期间有3天是清明节。记得效果好的时候,1天就能涨200多粉丝。工作日看电影的人相对比较少,就只能涨接近100个粉丝。后面为了随时都能在电影院推广,我就又购置了一台机器。然后其中一台推广电影院的微信,其中一台推广自己的。如果两台推广我不同的号,一天涨500粉丝都是没问题的。在我眼里,粉丝就钱,涨500粉丝,那就是赚了2500元钱。

  如图:当时放置在电影院时的场景

  大家别看我轻松的就找到了电影院这样的好地方,这个没有一点人脉是很难的。当初谈这个合作也非常难,因为CGV是国际影院,要求也多。而且他们觉得他们的场地,如果租给外面的商家,一天就是收费3000.虽然我又出机器,又出人,还要帮他们推广。电影院还是觉得是我占了便宜,但我这人,不喜欢委屈自己勉强合作,因此合作了大半个月,我就没继续合作了,而没合作的最大原因,在下一段会讲到。

  二:人力成本远高于机器成本

  在才做微信打印机的前面1个月时间,基本上是我自己和员工,轮流12个小时在机器放置现场做引导。白天一般是我亲自去现场看守,晚上等员工吃了饭,来交班。那时候我经常在朋友圈发,今天又出去摆摊了,就是说自己又去看守机器了。

  在我看来,机器和纸张墨水成本都不算什么。打印200张不过也就40元钱。但是人力成本受不了。比如我每天去守半天,这人力成本该价值多少?200,500? 就算让员工经常来看守也不合适,毕竟他们都有自己要忙的事情,每天有这么多微信帐号需要运营推广,已经很忙了。我也不想他们下班后还来这里继续加班。

  但如果请外面的临时工,按现在的人力物价,基本上也要100元一天,个人觉得也不是很划算,外面的人我也不很放心。电影院虽然有多工作人员,但一个引导的人都不安排,哪怕还同时推广了他们的微信。最终因为这个人手的问题,我终止了和电影院的合作。

  但在电影院推广的期间,确实是效果最好的一段时间。因为看电影的都是年轻人,并且有一定的消费能力,自然都有用智能手机。而且很多人买了票后,还会坐着休息下才会进影厅,也给了这些人足够的时间来打印相片。这也是为何最先就找电影院合作的原因,当初通过和电影院的合作,应该增加了2000多的粉丝,也帮助电影院的微信增加了1000多粉丝。在跟我们合作前,虽然他们的微信号也开通很久了,但粉丝一直就几百个,跟我们合作大半个月,相当于他们以前大半年的努力了。

  三:和“奇缘茶饮”的稳定合作

  因为人力成本的问题终止了和电影院的合作,因此我想再找别的商家合作,必须要解放人力的问题,哪怕每天粉丝涨少点都没问题。因为当时重庆巫溪网的案例就是放置在步行街的奶茶店。因此我也重点考虑去找奶茶店,谈下类似的合作。

  最开始谈了一家叫“美丽贵族”的奶茶店,店铺位置很好,老板是个中年人,不了解互联网,目光短浅,觉得放这机器对店铺人气帮助不大,也瞧不上我给他网上提供的免费本地宣传。就说想靠这个顺便赚点钱,别人打印1张收费1元。后面放置了一天,可能就赚了10来元钱,老板觉得没什么意义,就终止合作了。可笑的是,后面这家奶茶店没多久就倒闭了。

  后来在那家奶茶店附近我又找到了一家叫“奇缘茶饮”的奶茶店。是个年轻的女老板,因为我之前就关注到她在微博上搞了分享微博和朋友圈免费喝奶茶的活动。我知道找这家谈肯定没问题,只是我之前嫌弃对方位置不够好,所以没第一时间找这家店。

  后面通过微博建立了联系,我请这个女老板吃了个饭一起聊了下。才了解到她不光在鱼洞开了一家店,另外在重庆主城还开了好几家分店。对于我说的微信打印机合作,非常有兴趣,并且还承若,只要关注了“巴南人家”微信的,就可以去她的店铺免费喝一杯奶茶。可以说跟之前家的老板思想是完全相反。现在我跟“奇缘茶饮”已经合作了几个月了,一直非常愉快。也有微信打印机的用户跟我反馈,有时候就是为了去打印相片才去买奶茶的。说明这个微信打印机确实给奶茶店带去了人气。另外我也用我的本地微博等资源,给奇缘茶饮友情做了一些宣传。

  如图:在“奇缘茶饮”鱼洞新民街店

  虽然可能因为地利位置问题,每天通过“奇缘茶饮”来的粉丝不多。少的时候10来个,多的时候几十个。但完全不需要我的人去看守,而且稳定,所以我也愿意和“奇缘茶饮”保存长期的合作关系。而且对方在重庆主城有多家分店,如果我想,完全可以去她人气更好的店铺放置微信打印机的。但为何我没去她别的分店放置微信打印机,我后面会说明原因。

  四:后面陆续放置的渠道

  前面我也提到了,我是一共购置了2台微信打印机,在奇缘茶饮放置了一台,还空闲了一台。因此我自然得继续考虑合适的地方。可能因为我有做本地微博的原因,在本地微博圈有一定的影响力,后面的大部分合作,都是商家主动找上门来的。

  比如在巴南电信营业厅就放置了1个星期,但感觉效果一般,我就没继续放了。后面在步行街上的一家4星级酒店的市场负责人在微博上找到了我。希望和我的微信打印机合作,在机器上同时推荐他们酒店的微信和我们的微信。关注他们的微信,会送小礼品,关注我们的微信可以免费打印相片。

  如图:在电信营业厅

  因为酒店位置非常好,每天人流量很大,而且酒店还安排了保安等工作人员经常在那引导看守。因此才和这家酒店合作的时候效果很不错,好的时候每天能增长100多粉丝。但也是因为人力的问题,酒店也坚持不下去了,安排不到合适的人长期来看守,最终这个合作做了1个多月后就结束了。

  朋友在购物中心广场搞活动,我也把机器放了过去,1天增长了200多粉丝。

  后面没过多久,就在酒店旁边的一家品牌婚庆店的网络负责人又联系到我,希望能和巴南人家合作。因此现在就把另外台微信打印机长期放在婚庆店的门口。 但这家婚庆店是无人看守的模式,因此虽然机器放置在人流量不错的地方,但因为没人引导,效果还是比较一般。也是差的时候10来个,好的时候几十个的状态。但对于我来说,机器买了不用就是浪费,只要不用我去操心,还能每天自然增长已经很不错了。

  就这样通过这些渠道,我这个区域地方微信,粉丝从最开始的1000,通过微信打印机运营到现在快1万粉丝。虽然不算很多,但一个地方号,最难的就是最开始的1万粉丝,如果做到一定的基础,通过内容也有机会快速的增长的。而且我这个区域微信,虽然粉丝少,但价值高。至少在巴南区,绝对是本地的NO1,而且这两年巴南发展很快,会新起很多商家,未来这些商家想在网络上针对巴南本地的用户做广告,那就得找我。

  五:别看我好像很顺利,跟大家说点残酷的现实

  前面我也提到了,当时我是和3个朋友一起去购买的微信打印机,但到今天只有我的机器,每天还在外面运转着。另外3个朋友的微信打印机都早早的闲置在了家里。找到一个合适的放置的地方,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再加上他们本来就很忙,就更难专注去做好本地微信了。只有实践过的人才知道本地微信的门槛有多高,如果没有天时地利人和,你不能专注的去执行,想把本地微信做起来,基本上不可能。

  还有前面我也提到了,为何我不把微信打印机放置到人气更旺的地方去。现在放置的地方,都是在我家周围的500米内。因为我买的这个微信打印机,产品也不是特别成熟,经常会出小问题。如果放置的地方太远,我过去维护的成本就太高了。所以现在只敢放在离家500米范围内的商家里。只是还好,我家就在巴南本地最繁华的地段。平时有些小问题,让厂家QQ远程下就解决了。但偶尔还是出现大问题,是我开车把机器运到朋友的公司现场维护才解决的。我能坚持到今天,可以说非常不容易,没被各种问题而吓到。

  六:线下粉丝质量没网上获取的质量高

  这个应该算是最残酷的现实,虽然线下来的粉丝确实都是真实的,而且100%是本地用户,但同样很多是小白用户。记得在电影院的时候,有些人比较笨,都看不懂机器上的引导说明。我得手把手教对方,如何打开微信然后如何关注。从而我发现,我的公众号是对方关注的第一个订阅号。很多用户完全就不懂什么是订阅号,就算他们关注了,可能都找不到在哪可以阅读,就更别说进行分享了。

  反之如果是通过线上渠道,特别就是通过微信自身渠道获取到的粉丝,反而是质量最好的用户。因为他们就是喜欢你的内容才关注的,而且他们对公众号已经很了解,也有阅读和分享的习惯。

  关于地方微信的运营推广,虽然我每个帐号涨粉的手段,都有一定的区别。但唯独这个区域微信号涨粉的主要渠道,让我记忆犹新,因为付出的艰辛是最多的。

  今天是第一次分享地方微信的线下推广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借鉴和启发。如果大家觉得这篇文章有意义,记得顺手分享下,因为有大家的支持,才有我继续分享的动力。在网上应该找不到第二篇,比我这个还详细的通过微信打印机线下推广的实战案例分享了。后续会继续在个人公众微信(ID:mcq28tui)分享关于地方微信运营的一些干货,今天这篇文章虽然写了4000多字,但还是有些细节没写到,有点仓促。

  添加牟长青微信号: mcq28tui 第一时间交流互动

...

标签:

虎扑十年,又一个理想主义慢公司的爱与痛

  虎扑,是一个对体育迷来讲并不陌生的名字,2004年成立,以NBA论坛起家,现已发展成为中国最专业的独立体育社区,每天数以十万计的体育爱好者沉浸于虎扑所搭建的社区中。

  

  文/壹石二鸟

  理想主义的慢公司,商业转型隐隐阵痛

  这个创始人程航玩票成立的网站,也许当时都没想到能发展成如今的规模,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虎扑一直都以自己理想化的路线在发展,如果不是资本的要求,估计虎扑现在还仍然是一个NBA的专业论坛。

  2012年,虎扑启动了IPO计划,在第一轮融资的同时,将旗下虎扑NBA、GoalHi足球和HelloF1合并成为统一的虎扑体育网,标志着虎扑从论坛向门户的转型,完成了这家公司成立8年至今最为重大的一次转变。

  在我印象里中国互联网有这么几家慢公司:大众点评网、豆瓣网,再有一个就是虎扑,他们从调性上都很相似,追求自我主义的发展,对商业化并不敏感,也正是因为此,虎扑在商业化的道路上走的颇为艰辛,经历门户转型后愈发迷茫。

  虎扑的慢,是名符其实的慢,虎扑从来不追求什么炙手可热的互联网概念,2004年成立论坛,到2012年才转型门户,然而2012年门户早已是一种过时的模式,和虎扑同期成立的乐视网,在2009年即开始寻求互联网电视领域的发展,2010年在A股上市,2011年推出了名噪一时的互联网电视——乐视TV。

  虽然虎扑在这10年中,也尝试了很多新的业务,如电商、导购、游戏等,但都难以称得上成功和响亮,就连程航自己也承认,虎扑在电商领域的议价能力非常弱,令到电商业务根本没有利润,在我看来,虎扑的电商业务即卡路里商城,不仅没有利润,更是与自家的论坛交易平台会产生直接冲突,这也是虎扑在商业层面不够敏感的体现。

  当然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运营思路,虎扑想做的事情是心目中的理想主义,从这点来看,虎扑实属文艺小清新。

  用户流失,虎扑的心头之痛

  虎扑的用户们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虎扑网站的气质——热爱体育,追求精神层面的感知。

  体育在国内是一个奇特的领域,关注的人很多,然而商业产出却非常有限,不像欧美,在体育传媒、赛事、授权、体育经济、票务、衍生品等方面拥有非常多元化的成熟的商业模式以及完善的体育产业链,欧美人均体育消费大概有300美元/年,占GDP的8%左右,令中国难以望其项背,正是由于体育产业的匮乏,导致体育爱好者对于体育的关注仅仅停留在欣赏的“精神层面”或出于健康为目的的运动层面。

  对于虎扑上的这帮用户,精神上对于比赛、队伍和球星的支持,令他们沉浸于这样的虚拟社区,一旦精神信仰崩塌或精力转移到其他地方,用户即会跳出网站,这一点类似于当年的校内网,主要问题在于不断流失的核心用户与新用户沉淀率的比拼,因此虎扑门户化背后所承载的也许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美好愿望。

  核心价值承载体,网站的难言之隐

  虎扑的主营业务主要为在线广告、赛事运营、游戏和电商,其中在线广告占了50%以上的份额,而虎扑在近几年通过论坛所发展的遍布全国的线下活动也为虎扑在线广告增强了议价能力。

  从虎扑的业务构成上能够看出,网站是虎扑业务的核心基础,同时是虎扑核心价值的承载体,然而就是虎扑自己所标榜的这个体育门户,一直以来做的都不够出众。

  第一,从首页设计可以看出网站页面设计较为传统,广告位布局较乱,不了解虎扑的用户第一次登陆网站难免会有山寨的感觉。

  第二,视频频道的视频出于对版权风险的规避,设计成点击图片(假视频按钮)后以视频弹窗形式显示,这一点对于用户体验非常不友好。

  第三,门户的皮论坛的核。点开网站上任意一条资讯链接,呈现页面是一个论坛的贴子,这样做的弊端就在于用户感知到的其实还是论坛。

  角逐者入场,是否还能成为体育门户领军者?

  2014年虎扑预计营收2亿人民币,净利润3000万左右,这个规模对于中国互联网体育产业略显单薄,在网络媒体、赛事运营、体育产业链上,虎扑有着越来越强的竞争对手。

  门户方面,从国内权威的排名网站iwebchoice上看到,除了排名前列的老牌体育门户新浪体育、网易体育、腾讯体育,虎扑体育现在面临一个强劲的对手——U体育的挑战;在赛事运营方面,面对的是国内最大的体育赛事组织机构——中奥体育的挑战;APP STORE和Google PLAY排名前列的体育类APP虎扑也在节节后退,另外在体育产业链上,如运动产品、衍生品、授权等领域虎扑也缺少相应的资源和战略部署。

  虽然现今互联网的发展趋势门户和社区已经不能有明显区分,但虎扑在门户的发展上并没有从最底层做出转变,加之网站在视频、图片这些最为重要的体育内容上的匮乏,令虎扑难以成为一个合格的体育门户,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称虎扑为体育社区而不是体育门户的原因。

  如果说给虎扑一个耀眼的头衔,可能互联网体育的先驱者最为合适,虎扑应该是中国最早的体育网站之一,虎扑创立之初所搭建的NBA论坛至今在中国的地位也无人能及,虎扑为中国千千万万的体育爱好者提供了一片自由之地、一个精神家园,但说到中国互联网体育的领军者,这个头衔,恐怕现在的虎扑还无法承受。

  虎扑在不久前完成了C轮的融资,融资额为1亿人民币,目前正在准备递交相关的申请材料,将在创业板上市,目前体育概念在中国如日中天,这个时候上市这对于虎扑无疑是最好的契机,就算程航想等,投资人也不想等。然而眼前面临的种种问题和各个领域强大竞争对手,制约着这个成立10年的公司进一步发展,虎扑未来究竟会成怎样,不知道程航心里是否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图谱。

...

标签:

  i黑马:9月18日下午,乐视影业作为国内民营电影公司三甲中唯一一家未上市的公司对外宣布完成B轮融资,融资金额为3.4亿人民币,由包括恒泰资本在内的多家投资方参投,公司估值达到48亿,与2013年8月首轮融资时15.5亿元相比翻了3.2倍,不过,算上A轮投资方整体比例还不到20%。

  一家O2O平台型的互联网电影公司,为何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如此高估值,乐视影业三年来做了些什么?发布会现场,张昭从商业模式、业绩增长、公司运营等多个角度对此作了详细解构,并表示此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和IP运营。  

  乐视影业的商业模式一直不是重资本型。张昭表示,自公司2011年成立之初定位就非常明确,即打造一个“电影+互联网”融合领域的O2O平台,以电影用户提供全生态观影+服务为核心战略,以乐视生态为承载平台,延展出乐视影业生态,并通过相互融合打造出一系列电影产品群。“互联网电影公司意味着,我们不太在乎票房,我们关注的是用多少钱能撬动多少人次完成观影和服务,这是我的商业模式”。

  在这种定位和模式下,乐视影业三年来创造了哪些业绩?来看 i黑马为大家梳理的一些数据:

  1、2013年,乐视影业以10.5亿元票房业绩位列民营电影公司前三甲,占全国电影总票房(217亿元人民币)的4.8%。2014年,截止到第三季度,出品/发行影片9部,票房收入近20亿元人民币,加之第四季度即将推出的《太平轮》、《暴走神探》、《机械纪元》等大制作电影,预计2014年年底,将完成年度30亿元人民币的票房预期,或将实现近200%的票房增长;

  2、自2011年来,通过对《敢死队》系列、《小时代》系列、《老男孩猛龙过江》、《归来》等各类IP衍生的数十部影片的互联网化运营,实现了多元化收入增值。乐视影业财务主管吉晓庆表示,乐视影业2014年的净利润是2点多个亿。

  3、2014年乐视影业已上映9部影片票房成绩均在5000万以上,其中6部票房过亿,5部影片票房过2亿,2部票房过4亿,1部过5亿。目前,所有影片全部盈利。

  乐视影业三年来做了哪些事?

  商业模式:不断迭代和转型

  2012年4月,乐视影业召开第一次战略发布会,将乐视影业定位为互联网时代的电影公司,提出了PGC+O2O的蝴蝶模式;2013年“蝴蝶理论”升级换代为一定三导(定位、导航、导流、导购)市场系统;2014年年初,张昭宣布公司未来三年将完成由电影公司向互联网公司的彻底转型。张昭对乐视影业未来的预期是能够打破传统单一的票房收入模式,加速互联网化转型,开辟五大收入模式,即影院票房收入;线上发行收入;会员收入;衍生品收入;观影+服务收入。

  基于IP/数据为基础的电影产业互联网改造,实现了业绩高速且稳定的成长:

  与传统电影公司单片票房偶发超高或超低的现象不同的是,乐视影业规模化的投资运营及其强大的O2O平台型市场系统支撑,使其避免了票房收入“大小年”现象。而基于IP/数据为基础的互联网改造,乐视影业也避免了单片票房偶发超高或超低的现象,经过一年多的实践,2014年乐视影业已上映9部影片票房成绩均在5000万以上,10亿以下,各个项目的票房占比趋向均衡,为资本投入的回报率增加了可预计性。

  用户运营:通过乐影客完成观影和服务

  为了加速乐视影业的互联网化,张昭曾提出将电影全流程(研/投/制/宣/发/放)互联网化的战略,他认为,未来电影在其产生的各个环节将呈现开放与互动的状态,电影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文艺产品,而是真正贴近用户,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

  过去两年,乐视影业旗下的“乐影客”在“一定三导”的系统中,作为其中承接线上和线下最重要的一环——“导购”而存在。主要为用户提供围绕观影为核心的“观影+”服务。例如用户在“乐影客”上购买到《小时代》提前观影票后,还可以享受与明星见面,获赠郭敬明签名书等更多增值的服务内容。而在2014年初张昭宣布全面向互联网公司转型之后,乐影客升级为O2O观影社群的移动运营和管理平台。张昭透露,未来乐影客的“观影+”服务还将与生鲜、餐饮等综合性用户服务联动起来,更加充分地满足用户去影院观影的“社交性”服务需求。

  4、平台的开放性:双生态协同

  乐视影业作为一个垂直生态的互联网公司,与乐视集团的大生态形成独有的互补和共生关系。同时,基于乐视生态下的云视频平台、电商平台、乐视商城、广告平台、大数据平台等逐渐打通和融合,将电影和互联网服务系统整合在一起,成为乐视影业电影生态的营销支撑,并通过乐视生态(平台+内容+终端+应用)形成紧密协同的运营机制,使得产业链上下游的各节点的效能加倍释放。对于乐视影业的未来,张昭认为,双平台双生态协同下将会是一个三千亿的市场空间。

  5、推进国际化战略:加快与好莱坞的合作步伐

  近期,博纳影业的于冬公开表示,未来几年中国电影票房有一半将由好莱坞把控,并建议电影公司加快国际化战略布局,加强与好莱坞的融合。在这一点上,乐视影业实践的比较早,2013年就发布会了中美电影产业合作战略,还设立了北美部,洛杉矶子公司,成立中美合资电影视觉知识产权研发机构,推进中美合拍影片制作,为好莱坞6大影业公司提供中国市场服务。而近期《敢死队3》以三天破医院的票房佳绩成为乐视影业采用O2O市场模式将好莱坞电影本土化及用户服务化的经典案例,这几年,乐视影业不断加深同狮门、传奇、环球、索尼等海外伙伴的合作,不断推进国际化战略。

  在本次融资发布会上,张昭反复强调的观点是:互联网电影公司做的是轻资本运营,而基于IP的用户运营重点在于观影和服务。关于后者的具体阐述和实践,此前i黑马在受邀参与的乐视影业“思享会”时做的采访报道可供大家参考。

  以下为大家分享这篇采访报道:《“拆墙者”张昭:“网生代”元年,打造电影产品群的商业逻辑》

  “大家把我定义为一个拆墙人,我在电影界把墙都给拆了,否则就等着别人从外面进来,鸡蛋如果从外面被打破的话,它就是盘中餐了。”

  当优酷宣布要成立电影公司,百度开始玩电影众筹,在电影岗位已经耕耘了二三十年的张昭表示,传统产业面临互联时代的冲击普遍会“染”上焦虑症。作为乐视影业的CEO,张昭的焦虑则要追溯到2012年4月,他把新创立的乐视影业定义为了互联网时代的电影公司的时候。

  乐视影业花三年时间打造了数十款电影产品,用张昭的话说,互联网时代下的电影产品,打造模式化的品牌IP更为重要,每一款IP都有自己的商业模式,作为手握众多IP的平台运营者,最终,乐视影业想做的是电影产品群。

  在相继推出了《敢死队》、《熊出没之夺宝雄兵》、《老男孩猛龙过江》、《小时代》系列等影片,并在票房上不断刷新纪录之后,中国电影产业也经历了第五代、第六代的更迭,电影产业与互联网真正开始走向了融合阶段,并催生了 “网生代”电影的新概念。

  在乐视影业举办的一场“思享会”上,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学术活动部主任王旭东、电子商务和互联网营销资深研究者、《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吴声与张昭的看法表示一致,他们认为,中国电影产业正处在快速迭代升级的阶段,而2014年,则是“网生代”元年。

  乐视张昭认为,中国电影产业和互联网结合以后会形成了一个生态,它能够自己成长,你不能去定义它,或者按照别人定义的方式去做,最终它能生长出什么东西,没人知道,你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就变成这条食物链上被吃掉的或是吃掉别人的人。

  在“思享会”上,乐视影业公布《小时代》三集系列电影的最新票房,截至到2014年8月5日,总票房收入已累计超13个亿。当得知该系列电影刷新了中国系列电影票房新记录时,张昭用了肖央的一句话——今天是个伟大日子!

  比起单纯议论票房,张昭更看重投资回报率,这几年他一直追求的目标是10倍票房的投资回报比,《小时代》系列无疑是超额达到了效果。乐视在以“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生态下,一直将“互联网时代电影产品群”作为重要战略方向,其中以《小时代》系列作为代表,是在此战略上收获的最重要的实践成果。“对于《小时代》系列作品而言,华策是内容IP的投资人,项目运营上有专业的操盘高手,我负责跟所有的消费者对接,产生影响力和票房。”张昭说。

  《小时代》在票房上,无疑是成功的。这一点当然离不开郭敬明的功劳。按照互联网时代的“产品”思维,张昭认为郭敬明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电影产品经理。那么,成为一名电影产品经理很难吗?为什么他会是第一个?“其他导演也可以成为产品经理,但不是所有的导演都愿意当产品经理,这要求他对将结果和用户体验负责,郭敬明是我所有合作过的导演当中对于观众,或者说他的用户体验最关心的一个,这样的人才能变成产品经理,我们现在也在培养很多新的产品经理,他们的任务是我完善用户体验。我就相当于是一个投资的,然后用这个平台帮他们来帮他们运营。”张昭说。

  除了“电影产品经理说”,张昭还提到了几个值得玩味的观点,总结罗列如下:

  1、互联网时代的IP是属于网民,是属于用户,没有用户就没有IP;是创造用户,而不是霸占IP;

  2、中国电影产业跨入互联网时代,新一波人才更替浪潮很快会出现;

  3、互联网时代的营销,不是一个简单点对点的关系,而是所有点都要形成开放的闭环;

  4、电影是一个高品牌的附加值的内容,它很容易和其它服务形成增值的关系。

  5、互联网世界造成了一个虚拟的世界,一旦你电影市场的增量市场空间,都要通过打通线下来实现。乐视影业很大一部分也是靠线下O2O服务支撑。

  2014年开年,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纷纷切入电影行业,关于互联网与电影的战略合作、并购、融资纷至沓来,仅今年上半年,涉及的资金规模就已超过200亿元人民币。今年6月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至少有五场论坛讨论内容与互联网相关。

  电子商务和互联网营销资深研究者、《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吴声认为:2014年是互联网与各大传统产业超速融合的一年,同样也是移动互联网成为各行业特别是视频内容行业核心关键词的一年。电影作为最具影响力和传播力视频内容的一种,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产生爆发性产业增量。

  2013年,当BAT纷纷侵入电影产业,并试图通过并购建立起自身的O2O壁垒时候,乐视影业O2O战略早已进入“试验田”,早在2012年,乐视影业就提出要做电影产业首个“互联网时代的电影公司”,并提出蝴蝶理论,即为PGC+O2O的模式,开始认识到PGC在产业里的主流模式地位。随后,乐视影业三年开了三场重大的战略发布会,不断将互联网与电影产业创造性融合,新型商业模式逐渐开始引领整个产业的加速变革。作为一家成立时间最晚的民营电影公司,过去两年多时间乐视影业创造了行业增速两倍以上的“超速度”,并在2014年有望实现200%的市场增长,它是如何做利用乐视生态打造自己的电影产品群的?

  移动互联网区别于PC互联网时代的生态构建思路

  什么叫互联网公司转型?张昭的美好愿景是,未来3-5年乐视影业要在电影院里面创造更多的流量,2015年达到50亿,2016年变成70亿或80亿,可能更多。当达到60亿票房时,要保证有2亿的流量都在线下。但是有流量就是PGC时代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要获取尽可能多的每一个观众的数据,通过大数据方式把整个产业的基础构建在用户上,而不是内容上。

  移动内容将以娱乐内容向用户收费为主要盈利模式,而移动应用的各环节将包含在O2O闭环内,广告、电商以及增值服务三大盈利模式均体现其中。张昭认为移动互联网和PC互联网时代的不同点在于:商业模式改朝换代:“流量”经济变身“粉丝”经济;传统行业进入移动互联网生态链,效率大幅提升;增值服务继广告、游戏、电商之后成为第四大盈利模式。

  乐视生态下的全产业链布局主打“平台+内容+终端+应用”,是基于视频产业和智能终端领域的生态系统,乐视生态的“内容”既是乐视影业的IP来源,又是电影线上发行的所在,如电视剧《甄嬛传》即将改编成大电影;乐视生态的“终端”与乐视影业形成无缝覆盖,目前已覆盖超级电视TV大屏、PC屏、Pad屏、Phone屏及电影Film五大屏,拥有高达14亿用户;乐视生态的“平台”运营和“平台”大数据成为影业的数据和运营依托;乐视生态的“应用”则与乐视影业的“观影+”服务紧密契合,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

  电影产品的O2O服务:地网团队+“乐影客”

  电影产业的互联网思维,就是强调观众和市场的重要性,即强调电影产品尊重用户的消费者服务意识。而这种服务意识,本质上也就是电影产业互联网化的集中体现。据张昭介绍,《小时代1》和《小时代2》的成功是粉丝经济与O2O商业模式的融合,而《小时代3》则是互联网IP+粉丝经济+影院社交+O2O营销的成功案例。其中,对O2O的市场闭环的打造是最终牢牢将用户需求锁住,创造一连串闪亮票房数字的关键,在张昭看来,互联网世界造成了一个虚拟的世界,电影产业长久以传统票房主导整个市场,但其增量市场的实现都在线下。在乐视人员的整体配比中,线下占到了50%,线上是25%,其他25%分给投资做产品或管理等方面。张昭向i黑马表示:“我一直觉得线下是非常重要的,线下也是传统产业,这是基础,,乐视影业主要是靠线下支撑,重要的是O2O模式。但要形成O2O,如果你没有很强大的线下团队就触及不到场景。”

  乐视影业是如何围绕用户需求来实现O2O(线上+线下)的贴心服务的?基于电影是一个线下的生活行为,乐视建立了一支300个成员组成的地网团队,他们是社交活动的组织者,要完成“用户”的许多落地需求,这些人常年的做这样的社交活动,比如在《熊出没之夺宝雄兵》上映期间,他们在线下组织了5000名志愿者,使得每个电影院都有两个熊和一个“光头强”,毕竟社交需要有人执行,这也是未来会演变成未来的商业模式中移动互联网时代非常重要的一环。现在电影和互联网结合的最热的是卖电影票,大家从事非常简单的互联网服务,你要提供更加复杂的C2B的服务,例如定制化的。

  于是,乐视影业旗下出现了一大批 “乐影客”人,他们为“用户”提供优先观看、与偶像同场观影、获赠电影衍生品等超级福利,他们平均年龄在15-25岁,是中国电影产业未来的主力人群。“比如我们在珠海有一个员工,他在地方上用一个公众账号将每一个珠海当地影院的微信用户都聚集在一起,在珠海,用户如果想了解更多的观影社交服务,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参照这个模式,复制很简单,遍地开花的结果是将形成一个超大的线下社区。一方面,乐视通过线上实现精准定位分析、营销导购,线下则由“乐影客”辅助实现O2O服务。基于这一点,张昭判断,中国电影产业在跨入互联网的进程中很快会出现一波人才更迭的浪潮出现。

  五大基于IP的用户运营模式

  乐视影业三年做了数十部电影作品,以《小时代》系列、《老男孩》、《熊出没》等产品为代表的IP品牌是怎么出来的?这些票房背后又有怎样的商业逻辑?以下为大家分享五款基于IP的打造细节!《敢死队2》:社会化媒体 020社交

  2012年9月,《敢死队2》是乐视影业的第一个影院社交产品的影片,最终获得了3.5亿票房,创造了中国7天非分帐影片的票房记录,它采用了社会化媒体+线下的社交的商业模式。“当时做了很多《敢死队》的队旗,印了很多贴在女孩子胸口或者是臂膀上的这些刺青的贴纸、方巾,我们用一个社会化的工具,组织了一场名为”英雄主义代代相传”的活动,线下由儿子带着父亲,儿子带着儿子,老婆陪着老公等组合方式,通过这些实物、衍生品和观众达成了社交的体验。

  《小时代1》、《小时代2》:粉丝经济+全网O2O营销

  从2013年开始的《小时代1》和《小时代2》,乐视影业正式引入粉丝经济模式。“当时选这么一个IP是因为《小时代》的粉丝基础,做了一个非常冒险的决定,用了中国电影的第一个产品经理,就是郭敬明”此外,乐视还采用了全网的营销方式,跟百度、360、腾讯、腾讯QQ,几乎所有的重要的互联网平台都做了O2O的营销,最出名的是《小时代嘉年华》,全国1200亿电影院联动,《小时代》几乎占据了所有新闻的头条。

  《熊出没之夺宝奇兵》:互联网数据化+O2O影院社交

  《熊出没之夺宝雄兵》是部传统的动画片,当初张昭在拿到这部片子的时候只有一个想法,他在思考能不能用互联网的方式来做。在播放的过程中怎么能够把它转换成一个互联网的IP?最终他决定通过互联网来积累数据、积累用户,形成了一个传统IP向互联网IP的转化,然后再用互联网的方式来做。“把整个视频产业,娱乐行业的内容能够互联网化、数据化,整个产业的价值就起来了。因为你知道多少人喜欢这个,多少人喜欢那个。所以这是娱乐视频娱乐产业接下来一个最需要做的巨大的工作,才能让这个产业不是挖坑。重要的是这个产业能够把数据沉淀下来,能够源源不断的获取,创造价值。”对于如何突出电影的社交价值?张昭说:“我们把电影院变成儿童乐园,我们做了几千名志愿者扮熊,很多孩子三次来到电影院,今天妈妈陪他来的,第二次又来,第二次爸爸来,来了以后让他爸看电影,他自己留在娱乐厅里面,可以抢礼物、参加游戏,交朋友。第三次他拖着奶奶又来了,再不说电影好看,而是因为跟谁谁约好了,也许是他在影院里认识的小朋友,约定了要一块再来。”

  《老男孩猛龙过江》:全网视频营销+O2O生活化营销

  《老男孩猛龙过江》的成功会不会产生大家来抢视频的PGC的热潮?张昭自信完全有可能,对于做产业的人而言,模式可以让很多东西增值,而现在大部分做电影产业的人,仍然是除了导演明星以外,极少人再创造价值。互联网时代电影的产业模式本身可以离开名导演,明星,自己创造新的价值,并且它一定是增值的。《老男孩猛龙过江》就是一个例子,创造IP之后,再挖掘IP的深层用户价值,乐视选择的方式是把电影产业的营销跟视频产业做结合。

  “我们刚开始做的时候真的很困难,我也没有完全想清楚,怎么让娱乐媒体能够给我上头条,说肖央怎么能上头条呢,他没有娱乐传播的价值,本来这个影片定在5月1日上映,上不了,是因为宣传量没有到。结果说再赌一把,我们回到视频,我们做了4个MV,第一个先推的是小苹果,没想到《小苹果》突然一下火了,我们在所有的可以放视频的营销上做了《小苹果》的推送,这个影片突然变成了一个知名的IP。

  第二,我们在电影院送了好多苹果,当然是借《小苹果》这个事儿,大家在电影院里吃苹果是很好玩的一个事儿,把电影和生活结合在一起,《《老男孩猛龙过江》》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小时代3》:互联网IP+视频营销+跨粉丝经济+O2O影院社交

  《小时代3》的整个商业模式依据仍然是基于粉丝经济,乐视跟粉丝沟通的方式是征集粉丝的意见,提取在1、2当中观众的反馈,对服务的不满意之处或是对内容本身的槽点。他们通过这种方式从而深入了解这个群体更加窄的需求。这是他们在粉丝的纵向服务,深度服务所做的进一步探索。张昭始终觉得,未来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非常重要的就是深度服务。深就意味着黏性会更有黏性。

  《小时代》是第一个成功的IP,在《小时代3》里有20多个广告植入,这背后的粉丝用户累计达到十几个亿,它是完全基于互联网运营起来的品牌。

  《小时代》系列影片的成功也给张昭留下了一些启示和思考空间,比如同性质的产品、同性质的粉丝群体之间怎么实现交互,每一个移动的IP背后的用户怎么实现好的社交体验?

  张昭认为,平台的运营方式对IP的内容形成和延伸的路径,以及营销的路子有非常大的影响。《小时代3》一共有4个版本的拷贝,不同的影院拿到的拷贝是不同的,最早的版本MV只有一段,主攻某一位主创的粉丝,到第二段,彩蛋的内容根据粉丝人群的变化也做了改变,到最后一版,再用《时间煮雨》这首歌曲促使郭敬明、吴亦凡、杨幂等多位明星的粉丝形成交互。

  不少业内人士对今年中国电影的票房走向做了预估,300亿应该问题不大。对于乐视影业,张昭自信可以做到30亿的票房,占整个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的10%是今年的目标。在许下票房目标的同时,张昭又强调要忘掉票房,30亿的票房对于一个互联网公司来说,其实意味着一个亿的观众容量,通俗来说即观影人次。深谙“用户”思维的他说:“只有这一个亿,我们在线下,在电影院拥有了1亿的观众。”

  目前,乐视影业会继续专注在很多IP转换、互动化的营销上(线下的O2O服务)。张昭向i黑马表示:“我是比较注重模式的积累,这才是最重要的资产,当然另外的资产就是你的用户,你积累了很多模式,根据市场做不同的变化,这是运营商业的其中的一个方式。”

...

标签:

若想构建O2O帝国,美团必须直面三问题

  提到美团大家肯定不陌生,作为千团大战存活下来的产品,美团在近两年的发展有目共睹。不仅是餐饮和酒店业务,文化娱乐以及电影业务的表现也是相当不俗。尤其是进入2014年,王兴的手法更是针针见血,挖来前百度LBS负责人沈丽,大幅度投放广告,主打外卖业务,完成新一轮融资等等,明白人一眼就能看出美团在寻求一个更宽广的平台推动自己发展。

  其实在我眼中,美团已经不再是以一个单纯的团购产品,它所表现出来的产品贯通能力和品牌价值早就甩开团购二字几条街,现在的美团要比两年前更加可怕,因为它已经深入到国内一二三线城市的土壤中,甚至在四线等城市拥有绝对优势。如今的美团其实是一家生活服务类公司,它所在意的不会是上市带给自己多少好处,业绩有多漂亮,它真正在乎的是自己能否拥有一个理想的O2O平台。

  毕竟在国内,要想真正被市场承认,被消费者所崇拜,直面一二线城市BAT阵营至关重要。尤其是最近百度推出直达号,微信加紧布局O2O,万达联络阿里腾讯发展线下业务的关键时候,美团更需要在世人面前证明自己,要知道现在的美团实力和影响力远非发展之初。当然有实力并不代表美团完全有胜算,面对BAT强大的资源盾牌,美团要想获得理想O2O平台并非易事。至少在我看来,三方面的困难必须要引起重视。

  首先,美团能否自己挑战自己,摘掉团购标签。美团的确是靠着团购做上来的。但是过分依赖团购标签无疑会让自己未来的路变得愈来愈狭窄。在本地生活化服务市场,你要做的不是让大家在消费时候预期到你的存在,而是应该直接让用户在消费内容和生活场景中随意切换,以往美团主打的APP垂直化服务很成功,也直接促使自己在移动领域业绩的疯涨,但是面对新的环境,这种依靠APP移动端带来订单的手段不会成为主流,如何让消费者在生活之中随时找到你所提供的消费娱乐是一个重大命题。地图、分类信息等等都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虽然美团没能拥有以上两种产品利器,但是扎根于城市之中的根据地,无疑会让美团在信息收集上占尽优势,如何统一好这个平台将会直接关系到美团在O2O构建过程中的竞争力。

  其次,如何在资源配置上将成本降到最低。面对BAT在资源上的巨大冲击,美团的优势其实已经微乎其微。尤其在万达宣称与腾讯和阿里合作之际,我们就能知道作为一个纯粹的线上产品,纵然美团在城市中拥有诸多的加盟商家,但是多年积累渠道的“万达们”仍然是不能小视的对象。其实现阶段摆在美团面前就有一个难题,那就是成本问题。毕竟美团目前与线下商业对接的模式成本太高,以前在少数的垂直领域使用这种模式打法行得通,而如果真正发力O2O,餐饮、电影、娱乐、生活、文化、体育等方面,美团未来需要对接更多的商家和服务,拓展更多的区域城市,这样模式的不足将会越来越明显,毕竟美团不是一家上市公司,没有足够的资本充斥,靠的只能是业绩的提升带来投资者的关注。减少成本不仅会让自己的运营少了一些压力,更重要的是在市场上能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吸引更多的用户,否则美团的O2O美梦只能是一场空。

  最后,没有大树乘凉的美团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了吗?可以说现在中国互联网是一个资源拼杀的时代,任何一个产品要想在前期做出成绩,没有资本护城河是不行的。现在美团在O2O市场面对的对手除了BAT,还有万达等一帮线下巨头,更可怕的是即便是巨头,他们也在抱团,这对于相比较之下势单力薄的美团更是一种冲击,要知道美团到现在还没有真正和谁结盟,仅仅依靠自身实力的美团即便是现在发展的不错,但是面对一个新型的高难度市场,无论是硬件实力还是渠道优势上,美团都没有足够的自信可言,而且本地生活化服务市场需要的不仅仅是口碑,移动互联网、移动硬件科技和线下实体经济资源都是硬性条件。之前靠着价值、口碑和务实态度发家致富的美团已经成为团购市场NO.1,但是面对O2O市场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运营思维还能否奏效,谁都不好说。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的绰妙网搞一个促销活动,要想真正弄起来,除了美团上宣传造势以外,更需要在猫扑、天涯推广营销,为什么?原因很简单,资源和关注度才是一个运营者真正关心的饿问题。美团是一个产品,更是一个商家,它应该多关注下合作伙伴的想法。或许美团真的需要放弃独立发展的思路,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或背后靠山,给予自己资本和资源上的压力,而一旦美团继续坚持独立自主道路,那么未来资源的拼杀,美团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美团的未来可以说光明且充满挑战,如何在O2O道路上走出自己的特色,上面提到的问题,作为美团运营者的王兴或许有必要考虑一下。文章来自于绰妙网www.chuomiao.com,转载请注明,谢谢大家的合作,也欢迎大家积极留言点评。

...

标签:

分页:«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