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射手人人影视纷纷关闭 国内电影资源站怎么了

  人人影视和射手网两家较大的字幕平台的相续关闭,又一次给国人曾经习以为常的享受,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将一去不复返,从百度到快播事件,以及现在的字幕网站的内容清理和关闭,这一切都在发出一个很明朗的信号,大的形势是越来越注重知识的产权。

  曾经的监督管理可以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往常的打击力度肯定是受到利益的趋势或者是利益争议的影响而加强,可是这次却让曾经的那些习惯了市民们苦恼沮丧,不知道下步去哪里找更新及时的美剧等,免费的精神的食粮恐怕是要消失殆尽了。人人影视和射手网此举,使得整个行业陷入了“人心惶惶”,迫使国内很多同类资源平台走到了尽头,下面就主要分析下人人影视、射手网关闭隐射出了一些国内影视资源站的经营困境。

  第一、曾经的触手可得到现在需要自掏腰包。历经一次次打击风波,市场风气的杂乱,盗版确实肆意横行等等得到了有效的遏制。版权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正版发行者的利益,在维权的路上也是一步步走向主导。随着经济的猛飞突进,人们追求精神享受的程度是越来越大,精神上得幸福感也是越来越高,不过十几年来免费的资源也使得消费者颇为受益,所以如今的关闭清理,让很多人不能习惯,曾经的触手可得到现在需要自掏腰包,这应该算是一种机制的完善,这样的现象是有喜有忧。人人影视和射手网他们所做的,网友们总结纯属的“义工”行为,确实是让大众受益,也确实是不当的,违法的。所以在未来市场的发展机制的完善,版权意识越来越强烈,正规有持续的行情正在建起。

  第二、市场环境变了,老一套已经行不通了。对于国内影视资源平台的发展而言,不是没有市场,是政策不允许。市场环境变了,竞争压力填充了行业的方方面面,曾经的一套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更迭。如果将国内影视资源平台比着成一辆出租的黑车,其中的道理就显得直截了当了,不管你的车子性能多么安全,首先你就是不被法律保护,走的是政策的空隙。要是收费或者高于市场价,就会遭到正规出租者和消费者的“举报”打击;要是收费低于市场价或者不收费,必然影响到了正常出租车的经营,同样还会遭到“排挤”打击。也许例子不够恰当,但是这样变相的打击,导致国内影视资源平台进入了灯芯枯竭的地步,想要生存下去,就要找到发展的突破口。

  第三、未来不难看出来大致方向。事物的兴盛虽败的轮回,一物必然会被另一物所取代,人人影视和射手网的关闭,前面也说了,是发展进步的需要,可以说目前是最为困惑、最为艰苦的时期。制度和市场的规律会淘汰一部分东西,必然会成长出来一部分东西。面对现实两种可能,一是改变成为合法化,有黑车变成正规的出租车,合法去经营;二是做合法的“义工”,开发出合法化的民间平台来满足字幕平台的需要。也许在今后的过程成也有某种新鲜事物为之取代现在的发展。未来一些国内影视资源平台的发展确实存在许多“绊脚石”,面对这些困惑,还需要去摸索尝试。

  第四、适应环境,加强版权的自我建立。这次一种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既然上峰不让去做,现在唯有适应,怎么去适应?既然上面在狠抓版权保护,国内影视资源平台在未来就建立自我版权的保护意识,这种发展的合法化亟需面临整顿改革。涉及版权之后,免费的午餐时代必然走到了尽头,消费者需要来买单了,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享受免费的午餐。市场的竞争压力也就越来越激烈了,一些面对改制的国内影视资源平台的发展可以说是步步障碍,想要很多健康的成长起来,还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加强版权的自我保护,在局势没有做出调整的情况下是当下必须翻身的路线之一。

  一些国内影视资源平台的未来何去何从,无非是免费变成收费而已,曾经的模式行不通,变革模式依然可以生存。这一切的变化无疑落到了消费者的身上,这个模式有点像景区收不收门票的道理是一样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收入的增加,对文化和精神的需求也是在步步提高,这可以说是一种生活质量的提升。其实市场只是在历经一场优胜淘劣的过程,人人影视和射手网只是为时代画上一个逗号,市场还是在照常运行,其他正规的影视资源平台依然是在健康而充满了活力。

  文章来自于sussex大学http://www.sussex.com.cn,转载的时候请注明文章的来源链接,谢谢大家。

...

标签:

豆果美食,为什么值 3 亿美金?

A738bd3742719865aba055f3a49ce38e

  [核心提示] 一款纯粹的工具类应用,要如何突破商业化变现的难题?

  昨天下午,豆果美食正式宣布完成新一轮金额为 2500 万美元的融资,该轮融资估值为 3 亿美元。

  作为一款专注美食、菜谱的「工具类应用」,是如何突破持续工具类产品的变现难题,以商业收益让产品得以持续成长?

  构建社区而不只是菜谱。

  工具类应用通常容易遇到的问题是:开启频次低,使用时间短,退出率高。

  此前豆果 CEO 王宇翔接受极客公园采访时表示:

  豆果美食试图摆脱菜谱应用的同质化,希望将菜谱、社区、电商围成一个稳定的三角。

  豆果美食试图在除了做菜谱、查菜谱的行为外,让用户在社区内产生更多互动,让更多密集使用的「豆果er」产生。

  例如大家可以一起来秀午餐,分享那些「吃了胖三斤」的食物,或者只是一个简单的教程教你「十个步骤学会吃螃蟹」。

  在线下会有固定的「豆果 Family day」活动,把那些喜欢美食的小伙伴聚集到一起,分享好吃的食物,交流从线下到线上。

  豆果还从 2013 年起举办中国年度美食盛典,聚集行业内的美食达人、美食名人、美食企业,评选出 2013 年最受欢迎的 30 位美食达人。

  构建一个大家可以去交流的产品,创造更多大家可以相互接触的机会,剩下的留给运营和产品来激发。

  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消费方式

  做甜点,你要购买黄油、糖、奶油等各式各样的原料,这些原料可能需要从各种渠道购买,哪些品牌品质比较好,需要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搭配,需要用什么烤箱怎么烹饪。

  菜谱只是按图索骥的方法,制作美食这件事,其中还有大量需要等待解决的痛点。

  在豆果你可以买到餐具、厨房电器、调味品,这些产品都经过豆果产品编辑们进行筛选,并且可以通过与菜谱、话题内容的匹配进行个性化推荐。

  豆果定制的 100 台烤箱,在不到十分钟就抢光,侧面印证了社区用户对美食电商的热衷。

  他们知道什么是好东西,然后把这些商品通过电商闪购的方式,送达给最需要的消费者。

  在另一端热爱美食的消费者,他们的购物消费欲望更多更集中,希望能够透过有筛选、有品质的平台来进行满足。

  豆果的三角商业模式也为所有工具类产品提供了参照:工具吸引用户,社区留存用户,电商获得商业收益。

...

标签:

跑赢最后一公里 爱鲜蜂如何制胜社区O2O?

  导语:面对社区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海归张赢放低身段,试图把小店的价值发挥到极致。

  “你们项目解决了我一个刚需。我晚上想吃哈根达斯,没有人送,你们可以。”第一次听张赢推介爱鲜蜂,清流资本CEO王梦秋有些兴奋。

  爱鲜蜂依托社区小店,为消费者提供一小时内的零售和配送服务,它锁定都市“懒人”,主打那些撬动人味蕾的东西,配送时间从早晨10点持续到凌晨2点,以便及时满足他们各种突如其来的消费意愿。

  

团结夫妻店跑赢最后一公里,爱鲜蜂如何制胜社区O2O

  “这其实是很多白领的刚需。用户也不是懒,他们在大都市生活压力很大,路上要花费两三个小时,疲惫地回到家还要加班,又有雾霾……我们希望让他们的生活变得easy一点。”爱鲜蜂创始人张赢吐着烟圈说。最近有点超负荷,他不得不靠烟提神。

  王梦秋和团队看了6天项目后,为爱鲜蜂注入1000万人民币天使基金。张赢清楚地记得,2014年3月1日拿到投资,4月10日钱到账,4月15日租下办公室,5月15日产品上线。五个月后的10月23日,爱鲜蜂又获得红杉资本领投的2000万美金A轮融资。巧合的是,红杉从看项目到投资,也只花了一周左右的时间。

  对一家创业公司来说,这个发展速度着实不一般。“爱鲜蜂”的字面意思也暴露出张赢的“野心”—“鲜”,代表新鲜;“蜂”是蜜蜂,代表速度快和人员多。他希望配送人员像蜜蜂一样围在消费者身边,即时为他们提供新鲜商品。

  早在两年前,还在卖鸭脖子的张赢就体会到“一寸近一寸金”的含义。

  和很多海归精英经历大同小异,张赢从美国大学读完MBA之后,进入IBM公司负责全球SAP执行项目,因为不喜欢国外一眼就看到头的安逸生活,他蠢蠢欲动想回国创业。

  2009年,他被派回国内,3年后离开IBM。这时他在北京结识了一位朋友,那位朋友经营着国内一个知名卤味品牌,对方邀他做电子商务经理,不久又安排他去拓展长沙和武汉市场。在那里,张赢自己开了两家旗舰店,同时管理着几十家连锁卤味小店。

  开小店之后,他才体会到小型店主的艰辛:一个小店活下来大概需要两年,前两年都是积累,第三年才开始挣钱。他就琢磨:能不能通过互联网方法缩短盈利时间?

  

团结夫妻店跑赢最后一公里,爱鲜蜂如何制胜社区O2O

  他觉得卖鸭脖很适合微博消费场景—大家下午刷着微博,吃的跳出来,一点链接进去了,用支付宝付款后一个小时货就送到办公室了。张赢发现,一个鸭脖店拥有1200个粉丝就能活得很好。微信出现之后,他们在上面喊两嗓子,货就送去了,既节约成本,又能掌握顾客信息。

  就这样,60%的卤味通过小店店主直接送到顾客家中或办公室里消费,他意识到离消费者越近越挣钱。既然能送卤味,是不是也可以送酸奶、冰激凌、水果、零食?于是,他开始筹备爱鲜蜂项目,起初以鸭脖为试点,今年逐渐扩充到其他品类。

  张赢选择从冷配链门槛高的生鲜类食品入手,通过与上游供应商合作,提供一些独特的食品,像中粮我买网的盱眙小龙虾,华夏畜牧公司的万得秒牛奶,等等。每种品类,爱鲜蜂只选择与一个供应商合作。

  这些特色食品,为爱鲜蜂引来很多流量。张赢告诉《中国企业家》,盱眙小龙虾已经成为爱鲜蜂一个爆款,之前中粮我买网在地铁里砸了700万人民币的小龙虾广告,收效寥寥,“消费者在地铁里看到广告到回家下单再到第二天到货,这种消费几乎不存在。他想吃的时候就要很快吃到。”

  爱鲜蜂在北京不同区域建有几个转运站,工作人员每天从冷库把生鲜商品配送到各家小店,以保证产品新鲜。有时小店把商品需求发过来,爱鲜蜂反馈上去之后也可以从厂家直接供货到店。消费者下单后,小店里的人就承担了配送环节的工作。

  为了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开了两年小店的张赢,延续着盘活小店资源的思路。

  打开爱鲜蜂官方微信,除了水果、小龙虾、冰淇淋、酸奶等生鲜类食品属于爱鲜蜂与上游供应商合作再向小店供货外,酒水、饮料、生活急需品等商品主要来自小店自身。每笔订单须达到50元才起送,配送费5元。这样,小店店主不仅能挣到配送费,而且小店商品也有了新的销售渠道。

  爱鲜蜂具有定位功能,附近小店的商品名细会分门别类的显示在爱鲜蜂微信上。为了保证一小时内完成配送,爱鲜蜂借鉴滴滴打车的形式,用户下单后,附近小店会抢单,如果忙不过来可在五分钟内拒单,系统会自动调给下一家店。

  在北京朝阳区奥体东门附近一家夫妻店,王女士负责收银看店,陈先生斜倚在门边一直低头看手机,微信抢单声响个不停。他告诉记者,订单多的时候一天都忙不过来,但他不肯透露具体抢单数。这一天赶上爱鲜蜂做活动,扫爱鲜蜂二维码即可获赠一盒水果,但凡光顾小店的顾客,他都会推荐他们扫码。

  “我们其实是在卖自己的货,挣自己的钱。”陈先生说,与爱鲜蜂合作半个多月来,给小店增加不少流水。

  截至目前,爱鲜蜂已经与北京2000家社区小店建立合作关系,以夫妻店为主,也有少量便利店。上线6个月,爱鲜蜂用户超过40万,主要集中在移动端,现在一天平均几千个订单,做活动时可达到日单上万。

  相比品牌便利店,张赢更愿意与夫妻店合作:一方面,品牌便利店涉及的利益方多,又牵涉到管理问题,从上至下的谈判是一个漫长过程,而他们需要的是“快”;另一方面,夫妻店身段更灵活,那些便利店不愿做的、难以标准化的事情,它们可以做。

  硬币的另一面是,林林总总的夫妻店也给服务标准化带来很大挑战。另一家公司社区001采用自建最后一公里配送队伍的做法,虽然模式较重,但服务标准化更容易控制;模式相对轻的爱鲜蜂固然节省人力和成本,却面临如何培训管理小店店主的问题,而他们配送时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用户体验。

  爱鲜蜂的做法是从配送速度、产品质量和服务态度等方面对小店店主进行考核,排名靠前的给予奖励。“最好的奖励还是订单,他们服务好了,订单自然更多。”张赢说。

  “很多创业团队以为只要把小店组织起来就行了,其实需要大量的地推工作,你要给小型店主‘洗脑’,要很细心地做他们工作。”张赢记得,有一对老夫妻每天骑着电动车,送货很积极,但手机真的玩不转;也有不少店主对微信支付存在心理障碍,总觉得钱没到手不踏实……各种情况很多,需要一个长期教育过程。

  爱鲜蜂现有的100多名员工中,地推人员占了一半,他们按区域划片,每人负责几十家小店。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巡店,给店主做专业引导:告诉他们什么是二维码,什么是团购券,什么是网上支付,帮他们安装维护软件,推广线下活动……他们会定期对店主培训,偶尔也帮忙送货。

  年轻帅气的80后男孩文潇,就是一名线下运营人员,负责北京亚运村周边的小店地推。一周六天,他每天早上八九点出门,一直忙到晚上八九点才到家。除了辅导用户,还帮着协调小店货物调配,搜集反馈店主的各种需求。按他的说法,这叫打基本功。

  时间长了,不少地推人员就跟小店店主熟络了,有时甚至吃住在一起。这种接地气的能力,让张赢颇感欣慰。当初开小店的经历,让他深知小店店主喜欢什么、在乎什么,“跟大爷大妈打交道最费神了,一定要沉下心来做一点趴在地上的事情。”

  不过,顾客不满意的情况依然存在。面对配送时间超过一小时、食品不够新鲜等投诉情况,爱鲜蜂通常采取免单或重新配送更新鲜的食品来补偿消费者。

  显然,爱鲜蜂采取的是对闲置社区资源共享的方式,完成物流最后一公里。但这种看似轻便的模式,做起来并不容易。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周奎向《中国企业家》如是评价:“(爱鲜蜂模式)并不轻,落到地上,有它重的一面,需要物流、商品的支持去做这个事,即便依托第三方,也要管理好第三方,还是要做很多工作。”作为爱鲜蜂A轮投资人之一,他比较看好这个模式方向和团队的执行力。

  按照张赢的设想,未来将把爱鲜蜂做成一个小平台,把“一小时配送”做到极致,眼下他不考虑赚钱的事。现在爱鲜蜂对合作的小店采取免费模式,等到将来用户基数足够大的时候,再考虑收取一点服务费。张赢算了算,单收服务费的话,也能裹得住。

  平台返佣的模式,当然不是大生意。据张透露,中粮我买网上有个“闪电达”,三小时内送货到门。爱鲜蜂与中粮我买网特供通道打通以后,“闪电达”上的订单会同步到爱鲜蜂后台,由爱鲜蜂安排配送,按单抽成。为了保证小店的积极性,他们不会从中间提很多钱。

  对上游合作的品牌来说,小店也是很好的推广渠道。比如爱鲜蜂跟中粮合作,可以一夜之间让中粮的产品海报贴遍全北京的小店,让所有消费者知晓。合作商家借助这些渠道实现品牌推广,“这中间也是有利润的。”

  “我们往外延伸的空间很大,未来的赚钱方式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聚合起来的。”张赢说。

  在他看来,不同企业有不同玩法,关键是把自己擅长的地方做到最好,像社区001与商超这一块联系更紧密,爱鲜蜂则是把小店做到极致,实际上走的是一种众包形式,“我们对接好的货源,把那些撬动味蕾的东西与小店资源整合起来,你有一点我有一点,大家凑在一起,把小伙伴们团结起来(一起赚钱)。”

  张赢并不担心被模仿,他觉得这个领域足够大,将来肯定不会一家独大,更多参与者进来,可以把这个市场培育得更成熟。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谁做得快,谁就能胜出。”爱鲜蜂的天使投资人王梦秋认为,社区O2O领域企业要想胜出,需要很快发展出足够大的规模,她觉得爱鲜蜂总体思路是对的,快速执行、不断试错就可以了。

  眼下,张赢还在增加地推人员,继续推进服务标准化,同时以北京为大本营,向上海、广州、深圳扩张。异地的不同消费习惯、商品喜好对于爱鲜蜂都是挑战。

  内部最大的挑战是团队管理问题。随着新入职员工越来越多,如何一步一步传帮带,保持很强的执行力都是问题。张赢坦陈,目前他们还在用一种原始野蛮的方式培养人才。

  虽然,社区001、爱鲜蜂都在社区O2O这个领域找到了自己的突破点,但是对于这方面的商机,许多电商巨头也虎视眈眈。

  张赢相信创业者仍然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他认为一个生意成功多少跟创始人的背景有关,“社区001能成,跟邵元元以前做物业的背景有关(参见本刊2014年 20期报道《社区001:怎样赚到懒人的钱》);我们做这个事,是因为我有开小店卖卤味的经历。社区创业里面其实有很多坑,不仅要了解商业模式,还要了解市场,并且城管、消防、保安都要能搞定。何况食品从来无小事。”说话间,他仍然蜗居在北京东直门附近那套三居室公寓改造而成的办公室里,忙个不停。(实习生王志福对本文亦有贡献)

...

标签:

穷游十年,如何继续对世界上瘾?

  导语:作为一家和豆瓣、果壳气质相似的“慢”公司,穷游如果度过了过去十年、又将如何开启下一个十年?

  肖异上台的时候,场下四面八方都响起了动静不小的欢呼鼓掌声。就像在一个小型的 Livehouse 里、听众们用热情又期待的口吻呼喊刚上台的主唱一样,肖异在这里被他们称作“面哥”。

  穷游十周年的活动现场被布置成了大 party 的样子,与其说是发布会,倒不如更像一个穷游网和资深或者不资深用户之间的聚会活动:除了邀请的少数媒体,现场聚集的年轻人大多是被“穷游一日游”的活动通知吸引而来。

  在场下听众对自己体重的调侃中、以及投资人和合作伙伴的注视下,肖异磕磕绊绊地完成了这次演讲。他从2004年的欧洲留学生宿舍讲起;到2006年把“穷游欧洲”改为针对国内受众出境游的“穷游网”;再到2011年开始商业化,相继接受了来自挚信资本和阿里巴巴的投资,一直到当下的十周年,移动和 UGC 作为关键词反复出现。

  用户在穷游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同豆瓣、知乎以及好基友果壳网相似,穷游也是一个依靠 UGC积累价值并逐渐发展壮大的“慢”公司代表,不过和这三者还不太一样的是,由于服务的是出境游用户,穷游天然地能够离交易相对近,因而也更加容易变现。但这似乎让穷游的节奏更“慢”了,尤其在当下在线旅游市场热度不断升级的情况下,快速增长中的出境游市场也被看做一块巨大肥肉,巨头和创业公司都在以各种姿势涌入,而穷游似乎还在低调量变。

  和之前相比,穷游面对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里不仅有比之前更多更快层出不穷的竞争对手,还有不断成长又不断新生的用户群体,在越来越多的80后成为中产、90后开始探索世界的情况下,穷游将如何用自己的方式留住并开拓用户?而面对日益喧嚣的市场,不太爱在公共场合露面的肖异又将如何让穷游发出质变的呐喊而不是在量变中逐渐沉默下去?

  ·发展历程:人群如何聚集

  起步:线上《Lonely Planet》

  从某种角度来说,穷游的兴起建立在 《Lonely Planet 》(《孤独星球》)的没落上。Lonely Planet是世界最大的私人旅行指南出版商,主要以旅行指南和杂志的形式向世界各地的旅行者提供可以随身携带的实用小册子。

  这本小册子也成了穷游网的缘起,肖异在一次采访中曾经提到过,他曾在2003年的下半年遇到过一本令自己印象深刻的《Lonely Planet》。2004年,《Lonely Planet》派蔡景晖到中国市场,肖异也在德国创办了穷游欧洲网。

  《Lonely Planet》代表了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主流的信息传播方式,小册子的形式也颇为实用,最火的时候,《Lonely Planet》的年销售量可以多达700万册。而穷游欧洲所使用的则是另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在线上,聚集而来的网友围绕着“旅行”主题各抒己见、贡献内容,互联网把这些信息收集起来,再以更低的门槛、更快的速度,传递给更广泛的人群。

  2011年,《Lonely Planet》 的创始人曾把它以2.1亿美元的价格分两次卖给了英国的 BBC。同一年,发展将近7年仍只有3个人的穷游网也开启了商业化之路,原《Lonely Planet》中国区负责人蔡景晖的加入给谋求转型的穷游带来了许多新东西:先是改变原来 BBS 的产品形态,加入大量的 PGC 工作,使之前积累的内容变得更加结构化,从而方便用户更快获取;随后,穷游网推出了由网络编辑搜集和制定的中文版出境旅行指南《穷游锦囊》,像之前的《Lonely Planet》,信息的产品化给出行用户带来诸多便利,从而也加快了穷游在用户量上的发展速度,根据之前《天下网商》的报道,在《穷游锦囊》推出两年内,加之以 SNS 的运营,穷游网的注册用户上升到了300多万。

  这时的穷游网也迎来了阿里巴巴数千万人民币的 B 轮注资,与之形成对比的时,在2013年BBC 将《Lonely Planet 》转手售出时,到手的钱已经从两年前购买时的2.1亿美元缩水到了7000万美元。

  发展:运营真爱粉

  社区之外的人通常很难理解,社区内的人都是基于怎样的动力在社区保持长时间的高频活跃。蔡景晖对穷游核心价值观的概括是“互助和协作”,根据穷游网官方提供的数据,发展到现在,已经有超过5000万的用户汇聚在穷游上,以“互助和协作”的形式产生了近千万篇游记。

  这是群什么样的用户呢?蔡景晖曾总结穷游的工作人员和用户所共有的两大特点:自由和好奇。这种自由其实更像是一种自我成就式的自由,为了满足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以自助的形式进行一切出行准备,再以一种特别酷的姿态完成旅行。在周六的发布会上,肖异也提到,很少有 IT 公司会像穷游这样,“哪怕是做在线旅游的公司也没有穷游旅游基因这么强的同事”,“即使是最宅的程序员,也会有摄影或者潜水的爱好”,也就是说,穷游的最核心用户,其实就是穷游的工作人员自己。

  除此之外,穷游还花费了很大精力去发现和运营带有这种明显特点的用户。比如去年很火的猫力,就曾在穷游发表记录贴《关于猫力和瘦肉的无国界壮游》(后集结成书《猫力乱步》)、再比如更早两年“为爱走天涯”的80后小情侣谢谢和菜菜、花甲背包客等,都可以说是穷游网的明星用户。穷游网通过发现和运营这些明星用户,不仅提高了知名度、扩大了影响力,还能将穷游的品牌形象具体出来,从而落实到更多用户心中。

  明星用户们榜样式的存在则可以打动范围更广的大众型用户,不仅唤醒普通人心中那颗“说走就走”的种子,还能唤起更多人的分享欲来创造一种参与感:分享旅行中的美食、美景、故事和特别酷的自己。

  ·变化:如何适应当下

  移动端:从出行前到在路上

  和三年前开始商业化时候相比,用户在出境游时所依赖的终端和使用场景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肖异在发布会上分享的数据,在穷游超过5000万的用户中,移动端的激活用户已经超过2000万。

  移动互联网正在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出行场景中,尤其是在出游的状态下,用户长时间地在户外、对手机的依赖度也更高。对于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穷游网一开始的思路和豆瓣有些相似:到2013年之前,穷游把自己板块的不同内容拆分成了不同 APP、再用这些独立 APP 的相应功能去满足旅行中不同场景的诉求,比如穷游锦囊、穷游城市指南、穷游清单以及穷游折扣等,更多地是以媒体和工具的角色发展移动互联网。

  今年上半年,穷游在移动端又做了一番大的调整,把之前细分的 APP 进行整合,重新推出了一款名为穷游的大 APP,集合了目的地攻略、社区和折扣信息等PC 端优势内容。但就穷游在实际中的使用情况来看,这款大 APP 更像是一个“手机端”穷游而非“移动端”的穷游。在接受采访时,肖异也提到,对他们的大多数用户来说,使用穷游最典型的场景还是在出行前的筹备期,人们能够用1—2个月的时间进行周密准备,所以无论是 PC端的穷游也好、移动端的穷游 APP 也好,解决的仍然是用户出门前和出门后的问题。

  而在用户的行程中,越来越多的新兴公司正在进入,比如面包旅行、蝉游记等,大家都想探索,在路上,用户们会需要和发生什么。类似的声音肖异也听到过很多次,尤其是一些用户的反馈:在旅途当中,真正打开穷游的情况很少。更重要的是,和出行前的车票、住宿相比,越来越多的消费也会在旅行者的行程中发生,比如购物、饮食、观看演出等。

  但旅游尤其是出境游毕竟是件相对低频的行为,如何在移动端既满足需求又能保持一定程度的黏性?肖异的回答使旅行更多地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具体到产品上,大概可以被总结成如下思路:以工具解决痛点、引入LBS 和社交功能、再更多地进入旅行者的生活。

  肖异自称是穷游最大的产品经理,在穷游,他主抓的一款产品是曾在2013年推出的行程助手。这款产品把穷游之前积累的近千万篇游记进行了更加深度的结构化,按照目的地、酒店、景点等搭建了一个数据库,用户在 PC 端输入时间、城市等基本元素之后,后台就能生成一个基于数据库推荐的详细行程,还能离线到用户手机里。

  这款产品在当时是以主推功能的形式放在了穷游的网站和 APP 上,但要不要做成独立的 APP,考虑到手机屏幕限制的问题,肖异说自己纠结了很长时间,“后来就明白不能忽视手机,因为手机的确在占据用户越来越多的时间”。

  上个周六,行程助手被当做一款独立的 APP 发布了出来,和之前在PC 端相比,移动化的行程助手相对更能满足用户“在路上”的需求,除了一些相关酒店推荐和折扣信息,这更像一款偏重工具化的产品,还能在用户的行程中基于LBS 等信息进行实时更新和优化。

  LBS 功能也让穷游在移动端更加方便做社交,于是在穷游的新版 APP 里,还上线了一个名为“身边人”的功能,主要包括聊天室、小黑板和身边人三部分,可以让用户在行程中聊天、互助、或者发起线下活动,更多地在行程中使用穷游。

  除此之外,肖异还试图在移动端发现用户更长尾的需求。发布会上,肖异提到,在之前穷游锦囊的基础上,穷游 APP 会上线一个名为“微锦囊”的新频道,和穷游锦囊的“打包式”解决不同,微锦囊则想用LBS 和碎片化信息的整合来解决用户的深度需求:比如在旅游目的地,用户想要寻找附近最好的小吃,即可借助当地用户所贡献的微锦囊进行参考。

  这一系列的更新都在试图让穷游的产品和用户一起走出去,在境外的时候,也能尽可能地依靠穷游来完成行程。今年5月,穷游还宣布和 Airbnb达成合作,来丰富用户在住宿方面的选项;上周六的发布会上,穷游还宣布和 Uber达成合作,当用户在目的地时,可以点击穷游 APP 右上角的小车按钮,来更方便地解决境外的出行问题。

  人群:白领、中产和90后

  市场环境在发生变化的同时,出境游的用户群体也在发生着变化。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2013年发布的报告,在2012年,无论是8318万人次的出境数量、还是1020亿美元的境外消费总额,都证明着,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游市场。

  这其中既有越来越多的老人、女性,也有更加追求品质的中产们,即使是穷游10年前的主要用户、那些年轻的留学生们,也都在成为中坚阶层。在发布会上,肖异也表示了对这类用户群体的重视:“作为国内主流出境游受众的中产阶级和白领,都有着相对好的受教育水平和购买力”。

  在以往的公开场合,肖异也都在淡化穷游中的“穷”字,而更强调这种自助式的体验游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但越来越多的出境游公司正在把着力点放在产品化的精品或者深度游上,似乎很难想象这类有着较强购买力的人群会在穷游上花费一个月的时间进行准备。

  穷游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吸引这类用户,肖异举了行程助手的推出作为例子,通过对后台数据的挖掘处理,让出行前准备的门槛尽可能降低,“甚至直接就一键生成”。

  在问到穷游是否会进一步推出更完整的产品时,肖异则表示:“其实现在也在尝试,之后我们也会去打通行程中的各个环节,比如行程计划生成之后自动预订、确认”,在肖异模糊的描述中,这会是一款“从未出现过的、体验最好”的出境游产品。

  与此同时,穷游也在尝试更多地走近更加年轻的用户群体,和果壳一样,大学生对穷游来说是一块非常重要的发展对象。除了经常性地进入大学校园做些落地性质的推广,穷游还曾在2012年和果壳一起推出“轻年计划”,鼓励更多地年轻人在学业之外,尝试更多的兴趣,来加大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品牌影响力。

  

  ·未来:如何谋求商业变现

  商业化:不靠谱如何诞生靠谱?

  肖异说穷游做过很多“不务正业”的事情,比如每年七夕和情人节发起的“穷百合”线上活动,发动单身的男女青年们搞对象;比如在上海和雕刻时光合作建了个旅行主题的咖啡馆,鼓励线下的人在此聚集;再比如还建了个叫“穷游实验室”的东西,经常推出些穷游 T 恤、笔记本或者周边旅行产品来卖。

  “其实就是把旅行发展成一种生活方式”,这种基于文化认同和生活方式吸引而来的人,肖异称之为“社群”。

  “经过十年运营的社群力量,能够达到一个不错的 level,才能积累一种势能,决定做一些不相干的事情并且有信心做好”。

  这些不相干的事情却在帮穷游聚集着或许比流量更重要的东西,比如相互认同的价值观、以及由此而来的高转化率。

  高转化率加上积累的大量内容,能够很好地帮助穷游朝线下走。在肖异看来,旅行其实是件非常符合 O2O模式的领域,“服务好这么长链条里的所有环节很不容易”,因此线下的旅行社在变得焦虑,正在尝试往线上走;而线上的 OTA则变得越来越重,逐渐要发展线下。

  线上线下的打通也是穷游正在尝试的事情。比如从行程前到行程中的延伸,穷游正在通过既往数据的挖掘生成更多个性化的内容,从而更加深入地融入到用户行程中的方方面面:不仅可以自己销售产品,比如穷游折扣;还能在用户行程中扮演导购角色,推荐相应的酒店等硬性需求产品;在更加长尾的市场,穷游也在通过新推出的微锦囊来发动用户的力量,去发现各个角落更细碎、也更完善的旅行方式和场所,一方面满足用户的深度游需求,一方面也使穷游对用户的服务更加深入。

  而在肖异的描述中,行程中各个关节的打通也在成为穷游目前正在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地占据用户出发后的时间,发展十年后,穷游的质变仿佛在低调开始。

...

标签:

百度和用户们是怎样看待用户体验的

  现在的互联网每时每刻都在以一个惊人的数据增长量在发展着,很多业内人士都在呼喊“大数据”的时代到来了。因为互联网膨胀的速度非常快,所以自然避免不了很多的垃圾信息滋生。俗话说,众多的互联网从业者、爱好者、经营者们是互联网内容的制造者,而百度、雅虎、谷歌等就是这些泛滥信息的内容精简者。他们的目的就是将互联网上有用的信息的整理出来,供搜索引擎的用户检索阅览。而随着互联网的竞争强度不断加大,搜索引擎面对着海量的信息内容也在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技术,以期能够获得更多的用户通过他们的搜索引擎上网冲浪。

  有竞争自然就有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存在,那么百度为了获得更多的用户自然是需要制定自己的一套法则,好方便的从海量的互联网信息当中把对用户最有意义的信息呈现给用户,这当中涉及到了非常复杂的算法,单从技术角度很难深悉其究竟。百度如今以及未来衡量网站主次的首要标准就是“用户体验(UEO)”,我们先来看看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他们需要的用户体验是什么样儿的:

  (1)感官体验:首先呈现给用户的站点视觉上的美观享受;

  (2)交互体验:网站为用户提供内容的直接调取难易程度;

  (3)情感体验:网站内容、排版上体现出来的用户亲和度;

  (4)浏览体验:网站内容质量、网页结构给用户的吸引度;

  (5)信任体验:用户对网站本身品牌、网站产品的信任度。

  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他们所需要的网页需要符合很多方面的细节原则,这也就是很多做SEO的人员所说的“SEO从细节出发”。将两个网站放在一起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直观粗劣的不仅仅在于网站整体是否大气、是否美观,而在于从用户的使用角度出发,哪里的新闻展示页设置的更加人性化、哪里的图片与网站协调性更大、哪里的内容更简便直观。

  我们的网站是否有机会展示给用户看,其实还是要看我们是否站在了百度的规则之内,人在屋檐下、昂首并不好。而百度作为一个没啥智商的破机器,它是怎么判断我们网站的用户体验是否做的好呢?

  上面说了,搜索引擎毕竟只是一个机器,它要想对我们的网站进行用户体验评分,那么就只能通过人工设定的诸多规则来进行判定,这个规则就是——网站数据。

  

  (1)网站页面简洁,广告按需展示在网页的两端,不会干扰到用户的阅读;

  (2)网站让人信任的基本欣喜是否具备,网站曝光度、网站品牌、网站备案;

  (3)百度给了你的网站展现的机会,哪怕给你放在首页都行,但是如果你的网站没有人点击或者很少,那么百度就可以以此为据判断你的网站不吸引用户;

  (4)网站功能的齐全性,网站内用户的活跃度、网站与用户的互动比。

  这些数据都是现在百度衡量你的网站用户体验做的怎样的一些指标,其实内容就这么些,但是真正注意到每一点的站长非常少,更多的站长是没有耐心去做如此多的细节优化。所以就我看来,互联网现在的状态,只要站长的的确确是用心的按照这些标准去做的网站,那么你的网站排名绝对不会差(本文讨论的是站内)。如果排名不好,那么就问问你自己——你的网站这每一点都做到位了么?

  转载请注明(岚轩原创),V信扣扣号:18062415538

...

标签:

穷游十年:与uber达成战略合作,延伸出境游服务链

  成立10年的穷游网,周末举行了自己的十周年趴,从好玩的市集到热闹的演唱会,许多被吸引来的用户更多的是对穷游的热爱,就像穷游这次十周年的口号一样:“继续对世界上瘾。”

  作为一个从德国学生公寓起步的出境游分享社区,穷游在三年前只有4个人。经过几年突飞猛进的成长,穷游逐渐发展为拥有100多人的公司,注册用户为5000多万,而这些得益于10年来穷游积累下来的大量UGC 数据和出境游的快速发展。

  在5000万穷游er背后,穷游COO蔡景晖经常笑称他们是“最不务正业的公司”。的确,穷游文化衫、笔记本经常在各个场合看到,上半年穷游与雕刻时光合作的咖啡馆在上海正式开业,成为穷游用户的线下据点,“穷百合”相亲活动被当作营销案例……但在种种不务正业背后,我们更多看到的是穷游文化和社群经济所带来的巨大效应和影响力。  

  从UGC社区到结构化产品

  自2004年创办以来,穷游的初期用户基本以欧洲留学生为主。这些留学生把自己出去旅行的信息和实效性的东西分享出来,成为一个互助性质的社区。随着出境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信息逐渐越来越有深度和准确度,而这些数据经过日积月累的沉淀,成为穷游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用蔡景晖的话说,前期的积累非常慢但也非常关键,经过数年对用户的筛选、机电和对气氛的维持,逐渐形成了穷游社区的气质,而前期积累的相对比较高端、有号召力的领袖,对穷游后期的发展和商业化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UGC数据的不断增多,如何有效的利用这些UGC数据成为挑战。为此,穷游开始加入PGC工作,并利用专业团队生成结构化产品,方便用户迅速获取数据。穷游网推出的由网络编辑和当地用户搜集和制定的和中文版出境旅行指南《穷游锦囊》由此应运而生,并成为互联网时代出境游用户的重要工具。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穷游曾经推出了针对不同功能的独立APP,如穷游清单、穷游城市指南等,今年上半年,穷游对移动端APP进行了大幅度调整,细分APP被整合为一款集合穷游各项功能的综合App,CEO肖异称这款App是为用户信息消费移动化做的进一步努力。

  社群经济下的商业化

  对于社区来说,如何进行商业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对于在线旅游来说,随着机票、酒店标准品的在线化成熟以及自由行的发展与兴起,旅游社区本身的数据积累和沉淀成为影响个性化旅行的重要决策工具。

  在之前的采访中,蔡景晖就称穷游从诞生第一天起,就是在教用户如何如何花钱和省钱,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在不断的进行尝试,通过把信息碎片化、结构化,再辅之以商业化服务,让用户在短时间内获取正确的决策。而穷游十年的社群运营加上用户的凝聚力,正在推动穷游走向更远。

  比如如何在帮助用户决策过程中进行导购、销售, 如何从行程前走到行程中、如何从线上走到线下以及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更深入的服务,这些穷游都在不断的进行尝试和延伸。穷游折扣的推出、5月份和Airbnb达成的合作等都是基于此。

  在十周年发布会上,CEO肖异宣布穷游发布的四款新产品:身边人、行程助手APP、微锦囊及和Uber的合作则是穷游的进一步探索。

  身边人让用户可以在旅行中可以留言、约伴、拼车等,类似于移动社交社区;行程助手并不算是新产品,但这次是被作为独立App推出。作为一个自由行的刚需工具,许多创业公司也在把它作为一个垂直的创业方向,穷游行程助手的竞争力依旧是背后沉淀的大数据;微锦囊则是更深层次的利用用户的力量,使得穷游网上的UGC数据可以得到随时更新与更深度的挖掘;和Uber的合作,包括5月份和Airbnb达成的合作,都在让穷游逐渐由线上走到线下,实现更多环节的打通。

...

标签:

内容为王?自媒体该如何看待自己的写作武器

  互联网的发展让我们基本告别纸媒时代,取而代之,我们获得时讯的途径转为各式各样的自媒体。从早期的独立博客到后来的微博、微信,自媒体的阵营虽然在不断的变化,但是影响力却始终如一,不断加强。。不过自媒体的爆红也给自媒体内容创作人员提出了挑战,如何能在众多自媒体中首先获得关注,创作时应该注意哪些要点都成了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其实无论发展到何时,自媒体都应该清楚一点,那就是内容致胜的道理。毕竟作为信息分享的载体,自媒体应该明白内容是自己留住用户最关键的部分,营销与推广虽然重要,但毕竟不是主旋律,只有做好内容,依照内容留住用户才是根本的发展之道。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自媒体的命根子在内容,而不是所谓的粉丝经济。那么问题来了,自媒体应该如何掌握内容呢?

  自媒体内容该怎样去书写?

  NO.1要有特色来吸引粉丝群体,注意互动。

  信息繁多的现代社会,抓住人的眼球成了自媒体发展的必修课,简言之,便是要求我们自媒体的创作者要具有鲜明的特色,并且为大众所喜爱。举个栗子,微博上很火的“手哥”留一手便拥有众多的粉丝群体,他的主要活动就是在微博上给人“鉴美”,粉丝提供照片,手哥来打分,留一手常将人物代入特定场景进行创作发挥,也常以讽刺、嘲笑等不寻常的手段来评价照片的美丑,正是这一与众不同的方式,留一手在短期内蹿红网络。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作为自媒体的我们找准自己的定位和特色很重要,毕竟万千内容如何让大家第一眼就相中你,“另类”是个不错的手段。

  NO.2内容要有时效性,热点即时。

  网络的时效性不用过多言说,不具时效性的新闻不是新闻是旧闻,自然也没办法标新立异获得关注。所以自媒体创作者对于热点的把握能力也很重要。拿前一段时间“锋菲复合”这一件事来说,众多自媒体平台便在第一时间纷纷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接着创作者为了使其更具娱乐性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网络段子创作。试问,如今风头已过,谁还愿意去搜索相关内容来看呢。所以,对于自媒体创作来说,只有借着新闻热点的时效性博得眼球,才能最大程度的获得成功。

  NO.3不要试探读者的底线,广告要注意。

  微信朋友圈做微商的越来越多,同样,因为这个原因而被屏蔽的微商也不在少数。这些微商所犯不仅没有销售出产品,而且也失去了原本的朋友,可谓得不偿失。当我们的自媒体沦为广告平台相信也会走向和微商一样的结局,倒不是说我们的微商不能做,而是我们首先要明白,我们目前所拥有的粉丝资源是否有这样的需求。如果我们的粉丝是由于想获得心灵鸡汤类的人生感悟而关注我们,很显然在我们忙着打广告的时候他们便会一骑绝尘,粉转路人了。

  做好内容创作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吗?我想未必,自媒体作为一个信息源,它除了“销售文字”这么一个职责外,还需要针对自己的言行进行一定的规划和限制,毕竟自媒体的言行很有可能对其他人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在内容创作后期成为一个更为有意义的自媒体,我想一些东西需要大家在创作文章的时候加以思考。

  首先要对起自己分享的文字,不能为了营销而去营销,为了赢得关注而去过分的艺术加工。这一条绝对是重中之重,“网络整风运动”下多家网站关闭整顿,无不因为内容不健康不符合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风向,这对我们自媒体创作的启示是,不要一味的追求高流量而发布不良内容,这样的行为只是饮鸩止渴最终走向失败的深渊,面临我们的还可能是法律的制裁。前段时间,热议的新闻话题之一便是“女子为赢iPhone6裸奔”,而有关部门调查的事实证明此系谣言,最终散播该谣言的不法分子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我们自媒体创作者,在不确定消息的真假时,一定不要充当谣言的传播者,一方面不符合相关规定,另一方面也是对我们的受众不负责任的表现。

  其次,自媒体除了传递信息,更应该传承一种价值。自媒体不是说相声,找一些看热闹的朋友给你喝彩。他们关注你是想从你这得到他们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之所以牟长青推出自己的付费阅读,每天都会有几百上千的人关注付费,要的就是长青他的观点和经验。很简单的道理需要各位自媒体都要懂得,与其将一些假大空的东西,倒不如说说如何让论坛粉丝继续上涨实在,与其说说股市倒不如聊聊如何让草根月赚过万更实际,自媒体需要产生价值,而不是空说无凭。 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起到借鉴的作用,这才是我们自媒体平台的价值体现。

  而且价值这东西也不仅仅局限于所谓的操作经验,它更像是一种引导,作为自媒体我们要知道自己写出的东西不是日记,是需要被大家共享的资源,你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对别人产生影响,因此,传递一种乐观向上进取的心思很重要,为什么懂懂日记这么火,就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要做什么,阅读希望看到什么,一味的传递写作并不是目的,我们要做的是给予整个时代正能量,让更多的人相信未来,相信信息的力量。

  付费时代,对于自媒体,对于内容的要求

  如今自媒体算是迎来了自己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付费时代。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尤其是草根自媒体开始通过这种合理的手段来给自己的创作生涯延长寿命,这是一种好事。只不过付费习惯的养成需要大家通过优质的内容去引导和建立。可以说免费已经成为互联网产品的代名词,如果你想要从用户那里直接获取利益,那么内容的创作就要比以往更加用心。内容除了质量高以外,还要注意持续性和连贯性,要让用户真正知道你在用心付出,只有这样,付费才会成为你自媒体发展的一个跳板。

  自媒体人不仅要站在潮流的前端把握最新的时讯,更要在大潮中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底线。既然我们的自媒体面向的是最普通的人民大众,那么平民化、通俗化便是不可逆转的一个大势,只有对粉丝进行准确的定位才能提供出更为粉丝所喜爱的内容。无论如何,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必然会给我们创作者以更为广阔的天空,而能否在这片天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颜色便是每个自媒体人自己的修行了。以上就是股票配资www.ya-jing.cn站长自己的几点思考,希望得到大家的共鸣,谢谢。

...

标签: